孫仁英作品《皆大歡喜》 2022年新春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七,孫仁英古典人物畫作品展在仙游文廟舉辦。現場共展出作品近百幅,參觀者絡繹不絕。 “單看那一條條繁簡疏密、長短粗細、濃淡虛實的美妙線條和一簇簇多姿多彩、出神入化、變幻無窮的珍奇墨韻,便可令人大飽眼福。”現場,有參觀者這樣評價。 孫仁英,字筆耘,號硯農弟子,生于1933年5月。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高級美術師、福建省仙游李耕國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 孫仁英自幼喜書法、好丹青,1959年被政府優選進入剛成立的仙游李耕國畫藝術研究所。他在跟隨李耕先生習畫的同時,兼負責李耕先生的日常生活用度。李耕先生去世后,他繼任為李耕國畫藝術研究所所長,始終堅持在李耕的藝術精神引領下做人作畫,把對人生、對藝術的熾熱情感全部濃縮到中國畫之中。 他通過執著地學習、研究、傳承李耕國畫藝術,取其精華,兼收并蓄,理論素養和創作能力不斷提高。他人物、山水、花鳥兼專,尤以寫意古典人物畫見長,成為李耕畫派主要傳承人之一。 行至耄耋之年,孫仁英仍不遺余力地為弘揚和發展國畫藝術文化作出應有的貢獻。僅2019年,孫仁英即無償捐獻130幅代表性作品,現收藏于仙游縣博物館。 縱觀孫仁英不同時期的作品,大多取材于民間生活和傳說故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創作技藝的長進,他的作品凝練厚重,高雅脫俗,舒致雋永。他探尋和追求的藝術,與現實社會的審美要求以及意識形態是基本吻合的,是思與境偕、直面生活、感人心扉和切中時代脈搏的,因而頻受歡迎和好評。 當年,中國現代杰出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海粟在上海看了“孫仁英古典人物畫展”后,對孫仁英的創新精神表示贊同,當場揮毫題贈“一筆傳精神”予以勉勵。福建省美協原主席李碩卿也對孫仁英的畫藝作了高度評價:“得李耕先生傳授,而能遺貌取神,自成一格,殊為難能。” 孫仁英所創作品《竹林七賢》懸掛于北京人民大會堂,作品《鑄劍圖》入選全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型書畫展,作品《桔頌》《夸父逐日》《顏真卿》等入選2005年文化部編輯出版的“當代中華文化名家專題郵票”。還有多幅作品被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國郵票博物館等有關部門收藏。此外,他已出版《孫仁英中國古典人物畫》《當代實力派畫家:孫仁英作品專集》《當代藝術名家畫冊(孫仁英)》等多部畫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現場也展出了仙游李耕國畫藝術研究院院長孫煜的古典人物畫作品30多幅。因自幼受父親孫仁英的熏陶,又受教于翁振新、張明超、林容生、翁開恩等名師,孫煜深得“李派”藝術之精髓,作品既有李耕國畫傳統筆法,又有美院時代特色,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和震撼力。 從這次展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無論是愛菊的陶潛、舞劍的公孫,還是渡江的達摩、醉酒的高士、幽默滑稽的四快,他們無不精辟接地氣,生動地展現出古代人物悠然忘機的氣息。這氣息不是別的,正是中國傳統人物畫中常見的自適與超然,也是李耕古典人物畫中常見的創作技巧。 在孫煜的諸多古典人物畫作品中,“仙佛系列”和“高士系列”最被人們所青睞。這些作品無論在筆墨的表現上還是在人物的形象塑造上,都體現了孫煜對李耕國畫藝術的認知和追求。 孫煜的作品題材廣泛,手法獨特,除人物畫以外,也常作山水、花鳥畫,皆別具一番情趣,頗受人們的喜愛,在國內外賽事上也頻頻獲獎。他在廣納博取導師們的優長進行交流融合創新的過程中,既提升了自己的創作水平和認識高度,又堅守住了自己的藝術陣地。 回看這對父子的畫作,可謂真正踐行了當年李耕大師所言的“煉百家而不沉于一脈”,并漸進形成了自己格高韻雅的藝術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