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外科陳陸馗教授、心血管科趙益業教授提醒,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是一年中心血管病高發時間段,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尤其是目前廣州連續陰雨,氣溫下降幅度較大,易引起血壓波動導致發病,有高血壓等的慢性病患者要多加防范,防寒保暖,避免勞累過度和情緒激動。 ◆ 氣溫波動大 腦出血發病增多 陳陸馗介紹,冬春季氣溫驟升驟降明顯,腦出血發病病例明顯增多。今年廣州春節連續陰雨,氣溫下降幅度較大,引起血壓波動,更容易導致發病。腦出血又稱“腦溢血”,是指非創傷性腦內血管破裂,導致血液在腦實質內聚集, 占全部腦卒中的25%~55%。每年約每10萬人中就有12~15人發生腦出血,而且腦出血發病急進展快,發病1個月的死亡率高達35%~52%。 腦血管隨著年齡會發生粥樣硬化變得薄弱。高血壓腦出血以50~60歲的高血壓患者多見,由于情緒、天氣變化、便秘、屏氣等因素導致血壓突發升高,從而引發本身硬化薄弱的血管發生破裂。 ◆ 高危人群警惕這些癥狀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科趙益業主任醫師提醒,患有高血壓、長期吸煙、熬夜、壓力大,飲食不平衡、少運動、血脂異常、糖尿病、慢性腎臟病、代謝綜合征、睡眠障礙患者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在冬春交替時節要特別注意防范。 心血管病發病時,通常表現為血壓異常波動和痙攣,患者會出現胸悶,有難以形容的壓迫感。這些癥狀如果在5-15分鐘內不能緩解,屬于心血管病的急性發作,應馬上就醫。 陳陸馗也提醒大家,腦出血前多無預兆,往往突然發生,若出現以下癥狀需警惕,請及時就醫: 1.劇烈頭痛或長期頭痛突發加重,尤其伴有嚴重惡心嘔吐,或頸背部疼痛等; 2.突發肢體麻木、無力、口角歪斜等; 3.突發說不出來話,或說話含糊,或聽不懂別人說話等; 4.視物模糊、眼部脹痛和重影等; 5.原因不明的困倦或神志不醒,躁動,尤其伴大小便失禁等; 6.突發的頭暈、視物旋轉,暈倒在地,意識模糊或昏迷。 ◆ 做好這幾點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1.穩定血壓,防止血壓的反跳及過度波動; 2.調整情緒,保持樂觀,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 3.清淡飲食,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配適量瘦肉、蛋、魚,少吃動物內臟,忌煙酒;吃飯七成飽。 4.保持大便暢通。(用力排便,腹壓升高,血壓和顱內壓均升高,可導致血管破裂); 5.防寒保暖,戶外活動不宜晨起過早,過度運動; 6.注意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工作,堅持適當體育鍛煉,保證足夠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 7.嚴格遵醫囑規范用藥,勿隨意更換調整用藥。 8.老人晨起不要急于下床,要緩緩起身。 9.老人早起飲溫開水500毫升,一日三餐外多飲些水,有助于使血液稀釋,避免血栓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