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虎年春節,雄踞仙游東極的“第一山”忽然成為了新春鄉村游熱點。據說每天都有成千上百的車輛進出,因而時常造成車輛擁堵,有的觀光客到了山下又掉頭折返。大半游客到此就是為了一睹“第一山”雄風。 “第一山”究竟有哪些引人入勝之處?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暗谝簧健毕掠幸惶幠ρ率?,山因而得名。所謂的“第一山”位于仙游縣東四十里香田里俞潭村(今蓋尾鎮仙潭、仙谿、斜尾三村)與原莆田縣華亭鎮交界,舊有俞潭公館、俞潭塘等。 據清乾隆年間《仙游縣志》記載:俞潭公館原為龍華接岱寺故址,明正德年間改建為公館,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知縣徐觀復重修。為官屬往來暫宿且為延賓問俗之所,堂宇房舍各備,匾曰“觀稼堂”。崇禎十五年(1642年),郡推署縣徐承欽匾其門曰“行行且止”,至國朝康熙間,知縣程景弼修。乾隆十一年(1746年),知縣陳興祚修。三十三年知縣胡啟植修。 俞潭塘,類似于現今的邊防哨所或檢查站之類的設施,系清乾隆七年(1742年)設立,與石馬塘相距二十里,配置兵員五名。 古代的俞潭村嶺頭宮(今斜尾村),還是明朝御史林道楠的出生地,民間傳說林道楠當了三天皇帝,名聲大振。據縣志記載:“其母祀白馬三郎,晨興見神能辣立,遂震動有身。后生道楠,因傳為白馬三郎降世,聰慧異常,成進士、為名臣。又平政橋第一山下有五松釣臺,為明廖云龍隱處。其一也,始自仙而入莆;其一也,終自莆而入仙。而皆在俞潭村上下二里,亦一勝跡也?!?/p> “第一山”石刻位于老鷹飛山(海拔680.4米)南麓,刻于明嘉靖辛亥(1551年)立,石高三米,寬二點二米;厚二米,座北向南,正面右上刻“明嘉靖辛亥六月朔旦”,左下刻“諸齋主人廖云龍書勒”。中間“第一山”三字,每字約六十公分見方。正楷字樣,筆跡蒼勁有力??讨髁卧讫埬似翁锶?,明嘉靖癸未二年(1523年)進士,“任武選郎,卻債帥金,忤大司馬,升潯州知府?!?“第一山”石刻,目前已經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民間傳說,仙游原是一片大海,從榜頭溪至仙潭皆為海洋。海風甚大,唯仙潭(原名游潭)老鷹飛山下,水深流緩且又安全,以天然避風船塢,來往船只多在此避風,故譽為“第一山”,并立此石刻標為標志。 “第一山”還是一座英雄山。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一月,倭寇2萬多人圍攻仙游縣城,福建巡撫潭綸與總兵戚繼光率領二千名精兵前來救援,前敵指揮部就設立在俞潭村,最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挫敗了來犯之敵,拯救仙游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 圖為“第一山”石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