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溪發源于仙游縣西苑鄉,近年來,該鄉把保護好木蘭溪源頭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統籌兼顧、系統治理,將生態保護修復同鄉村旅游有機結合,打響木蘭溪源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治理示范品牌。 為系統優化空間格局,該鄉持續推動木蘭溪源頭自然資源資產的確權進程,明確各級政府、村集體、農戶對山水林田湖草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積極銜接仙游縣國土空間規劃,明確各類自然資源的空間范圍與管制規則,堅決遏制生態問題增量。做好自然保護區內森林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實施精準空間治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護水必先護山。該鄉全面推行集體林權制,建立健全林長制,設立鄉、村兩級林長,大力推進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管林護林,共聘用護林員23名,實現全鄉森林資源全覆蓋管護。與此同時,圍繞打造節水、生態、潔凈、安全、文化、智慧的“六水木蘭”,該鄉持續完善源頭保護工作推進機制,在嚴格落實“河長制”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一天一匯報、一周一碰頭”工作機制,全面實施“控源截污”,嚴控畜禽養殖、淡水養殖等面源污染,加強河道清淤清亂,并依托現有的“全國流動黨員驛站”“木蘭溪源環境教育基地”,一盤棋統籌推進源頭黨建治水行動,引導群眾自覺踐行愛河護河理念。 在落實源頭生態修復工程方面,該鄉聘請福建省閩東南地質大隊多次對當地水土環境進行調研,對研究結果進行科學研判、精準施策。同時,充分應用信息科學技術,引進無人機技術、智慧河長綜合管理平臺,建立智能化管河、信息化管人、流程化管事“三管齊下”的水系監管系統,規劃建設智慧源頭,搭建調查與評估、監測預警、反饋調控、工程管理等多功能集成的山水林田湖草信息管理系統,打造動態監測、智能管理的生態河。 按照“依托資源稟賦、傳承鄉村文脈、發展生態旅游、建設美麗村莊”的發展思路,該鄉充分挖掘木蘭溪源頭尋根文化、上園頂農場知青文化、以仁山古民居建筑群落為主體的農耕文化、以鄭紀等名人為典型的廉政文化等資源,串點成線,講好源頭故事、賡續源頭文脈,將源頭山水鄉愁轉化為推動木蘭溪源生態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動能,助力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