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平穩度過居家防疫期?有哪些需要加強防范?來看看吉大二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宋春莉的詳細講解。 多種因素可能增加發病幾率 宋春莉稱,這類疾病有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且老年人發病居多。老年人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很容易并發感染。一旦并發感染后,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將帶來非常大的風險。 從原因上來講,肺炎本身的一個表現就是缺氧,包括心肌缺氧、腦血管缺氧等,它會誘發導致基礎的原發病發作,或者誘發血管痙攣,這樣就會出現心臟腦血管的缺血。 缺乏運動、不控制飲食、吸煙飲酒、睡眠不充足等也都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對于這些情況,該怎么治療? 首先一點,要繼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非藥物治療基礎,要少油少鹽飲食,甚至有的患者要低嘌呤飲食,適當攝入蛋白質。 具體來看,主張患者這樣搭配:1/4主食、2兩粗糧、1/4肉、蛋、奶、豆類品、1/2菜品并且最好有50%的葉子菜。整個配餐中,結構成分合理多樣化,少油少鹽控制糖攝入,這很重要。 “居家期間可以在家里適當進行快走,或者是練小操,這些都有助于控制病情。”宋春莉說,飲食、運動是我們防范疾病非常重要的治療方案。 要戒煙限酒,保證睡眠 戒煙限酒和控制體重都很重要,尤其重要的是要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平和地度過防疫期。 宋春莉表示,居家期間事情少可能出現睡眠節律不規律,但是咱在家里事情少的時候,加上心理壓力增大,會導致睡眠不好,影響康復。因此,睡眠充足也同樣重要。 堅持服藥,監測體征 居家時,要堅持服用常規藥,自我監測基本體征,如血壓、血糖、尿量等,特別是對危險因素的控制。如果控制好危險因素,避免這些指標大幅度改變,則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減少就醫次數,增強自身抵抗能力,預防感染。 對于需要定期復查的各項指標,如心電圖或者抽血化驗等,宋春莉建議,如果病情穩定,這段時間可以延至4-6個月復查一次,患者不用特別擔心。同時,疫情結束前,不要頻繁出門或聚集,居家觀察期間一定做好生活方式的管理,特別是心態和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