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先生在《人間草木》里有這么一句話:“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那年武漢疫情嚴重,如今解封已久,武漢大學的櫻花也開了。通過網(wǎng)絡直播平臺,全國人民可以看到,春風送暖早櫻初綻花瓣,三兩花苞恰似少年的嬌羞,綻放卻如朝霞出云般熱烈,雖然現(xiàn)在沒有多少游客欣賞,但櫻花仍靜靜盛放,這是獻給春天最好的禮物。我想說:春游就像朱自清先生在《春》里描述的一樣:“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 春游,古人大都話作“踏春”,陸放翁曾寫:“桃杏酣酣蜂蝶狂,兒童相喚踏春陽”,由此可窺踏春應是冰雪消融、鳥語花香之時。我原計劃著今年清明節(jié)在周邊城市陪家人一起踏青,沒想到一場疫情打亂了計劃。從春節(jié)開始,我們就宅家戰(zhàn)疫。眼看春天已經(jīng)到來,但國外的疫情還沒有結束,我只能選擇在城市周邊踏青。 目前本土疫情呈現(xiàn)局部零星點狀散發(fā),總體保持平穩(wěn),但每天仍持續(xù)增多,我不敢約朋友一塊,只能自己戴上口罩踏青。戶外垂柳已是“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靜謐晨光驅(qū)散黎明,乍暖還寒清冽之風撲面,“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杜甫詩情觸動心弦,昨日和今日邂逅在鳥語花香,空氣氤氳著潮濕的泥草芬芳。在一片花海的南方,三角梅只不過是一朵浪花。春天大街小巷,洋紫荊、美麗異木棉、風鈴木、火焰木等,數(shù)不勝數(shù),紫的、粉的、黃的、紅的……風姿綽約,風情萬種,無須刻意尋找,總能輕易邂逅。 晴雨不定,都說“春秋亂穿衣”,各式厚薄不一的衣衫,覆在戴口罩的人身上,視覺像極了“植物大戰(zhàn)僵尸”的游戲。口罩和眼鏡加持,使得瞳孔起了水霧,似雨非雨似霧非霧,絲絲涼氣潤澤如酥,踏著濕漉街石的清空聲響,仿佛也聽到心跳。 大自然在經(jīng)歷了寒冬之后,農(nóng)村一切都蘇醒了。首先躍入視角的是燃情盛放的油菜花,將山野填滿恰似一幅金色的油畫。“桃花依舊笑春風”,野生桃花,長勢繁茂,粉紅深紅,慵懶的春,熱情似火,交相輝映,氣勢磅礴,又柔情萬種。賞心悅目的不只是花枝爛漫綠意鬧春,還有小橋流水、村舍牛羊、阡陌交錯、鳥鳴啁啾和蟲鳴低吟。萬物生長的時節(jié),田園撲面而來春的氣息。但懾于冷霧,枝頭的小綠芽,恰似童車中嬰孩襁褓外露的小臉,調(diào)皮地吸納天地靈氣。鄉(xiāng)村的院子和房前屋后,都種著果樹,常見的有蘋果樹、梨樹、桃樹、杏樹、棗樹、核桃樹和山楂樹,最先開花的是桃樹、杏樹和梨樹。這個春天,每棵樹上都擠滿了花,煞是熱鬧,花團錦簇。 鄉(xiāng)下踏春,不僅能大飽眼福,還能滿足口腹之欲。山坡挖筍,田野采蕨。鄉(xiāng)村農(nóng)人種的果樹都掛果了:番石榴掛枝頭,百香果躺架上,桑葚壓彎了枝條。蔬菜也長勢甚好:香菜株株嫩綠,花菜個個飽滿,高麗菜顆顆緊實……農(nóng)人熱情好客,遠遠地說,他們吃不完,讓我們喜歡什么就采摘什么。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春日,黑黑紅紅的桑葚掛滿枝頭,映襯著綠色的桑葉,真是好看極了。我們迫不及待地打開袋子,把喜歡的蔬菜和水果都采下來裝進袋子里。 踏春歸來,滿城花朵義無反顧地盛開,如火如荼絢爛鋪展在眼前。如果讓我寫一篇兒時小學春游的話題作文,我一定取名《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因為春色在人們心中已經(jīng)戰(zhàn)勝疫情,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