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立夏”,但或許一些人體感上并不會覺得炎熱,因為全國大部分地區還不是氣候學意義上的夏天。這一天,常常只有福建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已經達到氣候學上的立夏標準,即平均氣溫連續5天大于或等于22攝氏度——通常來說,全國大部分地區可能距該標準還有少許差距。 立夏時處春夏交替之際,公眾該如何養生保健?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結合養生保健專家建議指出,一定要順應環境變化,科學養生。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立夏養生的關鍵是養心——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甚至精神心理因素。這是因為心主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溫養心陽,可使體液新陳代謝正常,心脈無阻,預防心臟疾病的發生。 進入立夏,人體新陳代謝加快,食欲也很容易受到影響,此時飲食也應當遵照“春夏養陽”的原則,以清淡、易于消化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減少油膩厚味和辛辣食物的攝入。可適量增加蛋、奶、豆制品、瘦肉以及蔬菜、水果、粗糧的用量,保障優質蛋白與纖維素的供給,以維持臟腑功能的正常運轉。 春夏交替,晝長夜短,氣溫升高,氣候干燥,中老年人往往會出現心腦血液供給不足,煩躁不安,酸懶倦怠等癥狀。應晚睡早起、增加午休、適度鍛煉,有意識地接受天地清明之氣,進行精神調養,確保個人精力飽滿,體力充沛,以平和愉悅的心情,喜迎夏日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