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勞動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并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消息一出瞬間引發網友熱議。社會公眾之所以紛紛點贊,不僅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對孩子的寄望,更是對勤勞善良這一傳統美德代代傳承的期許。 勞動教育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徑。“德智體美勞”是一個緊密聯系的辯證統一體,勞動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是緊密聯系德育、智育、美育來看待勞動教育的。”因此,從育人的角度出發,讓勞動教育在寶貴的課程表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在學生中大力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在現實生活中,勞動這個每個人都應該有的能力,不能在中小學生身上被弱化了。也有一些人擔心,勞動課程會不會成為“家長的負擔”?越俎代庖,顯然應杜絕。所以,也期待家長們都能積極配合學校,鼓勵孩子參與到課程實踐中去,讓勞動教育真正能夠落到實處,讓每個孩子都能真正愛上勞動。 勞動教育真正“動”起來、“活”起來、“亮”起來,決不讓勞動教育絕成為一項簡單的專題活動。勞動教育形式可能多種多樣,但不能搞“一刀切”式的“層層加碼”,要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游則游,不按套路出牌,變著法子促勞動,從而達到最佳勞動教育的目的。切忌一談到勞動非要讓學生到工地搬磚、下田挖藕……讓學生“談勞色變”。其實,勞動教育是措施、是載體,主要是要通過勞動培養孩子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弘揚勞動精神,形成對勞動的正確態度和看法,養成熱愛勞動的行動自覺,真正做到寓“勞”于樂,讓學生們從中感受勞動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