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 撂荒地里 初夏時節,山間秧苗青青。6月22日,在鐘山鎮朗橋村后嶺山腳下,機器忙碌的聲音打破了山間的寧靜,撂荒地里機器耕田、農民插秧,一派生機景象。澆灌山泉水、呼吸好空氣,種植優質農產品,使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村里受益。 這片土地位于麥斜巖山腳下,幾個月前這里一片撂荒地,雜草叢生,成了放牛地。村民告訴記者,山村缺乏勞動力,且土地多為坡地,人力耕種消耗大,致使大家放棄耕種,大片土地因此撂荒。 據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董章華介紹,平時來該村旅游的人很多,也有不少游客慕名而來購買鐘山一季稻米、地瓜等綠色農產品。優質農產品供不應求,土地又荒廢著,著實可惜。今年借助撂荒地復耕補助的好政策,該村大力推進撂荒地復耕。目前全村已推進撂荒地復耕550畝,全部用于種植糧食作物,已插秧300多畝,其余計劃種植地瓜、玉米。預計今年該村可增加糧食產量近300噸。 朗橋村后嶺山腳下的這片撂荒地有300多畝,由興民農業科技農場承包。農場負責人劉于興從事農業已有10多年,他告訴記者,田間澆灌引進的是山泉水,水質優;山村無任何污染,空氣好,這樣的環境生產出來的水稻是優質的天然綠色農產品,將通過水稻+蔬菜輪作模式,讓撂荒地“變廢為寶”。 正在田間耕作的董文星已年逾古稀,他告訴記者,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自己耕作犁田、插秧、收割都力不從心,好好的田荒著看著心疼。現在把田租出去,自己在田里做工,也有收入。 朗橋村是麥斜巖景區東入口,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優越的生態環境,東坑古民居、林劉地下交通站、畬族風情村寨等旅游資源豐富。近年來,該村打造了優質稻米產業園、特色花卉培育基地等,在創建田園綜合體的進程中不斷推進鄉村振興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