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制作 古琴,在我國名列四藝之首,有著三千多年的傳承史。它不僅是一種演奏樂器,更有著豐富渾厚的文化內涵和極高的審美價值。近日,榜頭鎮協同莆田學院音樂學院、莆田學院新工科產業學院前往福建鐘聲樂器廠,與蔡氏古琴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蔡唯男一起探討樂器廠存在困境及發展前景。 蔡唯男的父親蔡永靖,是上海音樂學院的高材生。大學畢業后參與組建了福建師范大學藝術系,正當他事業騰達之際,這位高級知識分子卻選擇了下鄉務農。為了撐起一個八口之家的生活重擔,正讀初中的蔡唯男也只能輟學回家。 有一天,蔡唯男跟父親提議,幫人家修理樂器掙點錢,如何?于是,蔡唯男與父親一起在家門口擺起了樂器修理攤。父子倆擺攤修理樂器的消息傳到了父親的上海恩師衛仲樂那里,老先生馬上寄三百元給蔡永靖。父子感激之余,用這些錢買了蛇皮和木料,開始了他們制作樂器的“心路”。 為了掌握制作小提琴的技巧,蔡唯男千里迢迢前往上海向父親的恩師求教。他在上海音樂學院樂器廠認真學習鉆研了一年后,回鄉專攻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制作。 當他把精心制作的第一把大提琴交給老師鑒定時,聽到的是驚訝的贊嘆聲。于是,由音樂界泰斗賀綠汀老院長題寫的“福建省鐘聲樂器廠”就由此誕生在了榜頭鎮內。 福建仙游鐘聲樂器廠創建于1972年,以生產優質精美的中西樂器而聞名,產品有提琴系列、古箏、琵琶、二胡等。選材考究,工藝獨特,技術精良,外觀高雅,音色優美等特點.深受專家的高度評價。 1994年4月,“鐘聲牌”樂器在“福建名特優新產品展銷會”上,榮獲金獎;1997年手工制作小提琴參加當年度港澳國際文教體育用品博覽會榮獲國際金獎;2000年12月,獲得國家農業部頒發的全面質量管理達標證書。2015年,蔡氏古琴制作技藝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列為莆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后來,受錯綜復雜形勢和多種因素影響,福建鐘聲樂器廠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這個講究“流量”的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互聯網大潮中,由于福建鐘聲樂器廠缺少新鮮血液,不懂得推廣,從而逐漸走向沒落。 正當這時,榜頭鎮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依托鎮內特有的工藝美術產業,持續加大對非遺項目的宣傳,大力發展鄉村振興及文化旅游。通過黨建引領、政府主導、市場調節、機制創新,摸索出一條以非遺傳承保護促進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好路子,讓非遺文化在產業融合中煥發持久生命力。 下一步,榜頭鎮將積極開展“政、校、企”合作模式,利用“非遺+直播”的優勢,為非遺項目接上時代的地氣、注入流量的熱度,讓非遺傳承“潮”起來。同時引導企業主動開展“自救”。目前,福建鐘聲樂器廠正在制作仙作工藝鋼琴、仙作工藝琵琶等,實現仙作工藝與樂器的完美結合,拓寬該鎮仙作工藝產品外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