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路面修復施工現場。 本報訊 連日來,仙游公路分中心的養護職工們克服高溫的不利影響,有序進行路面斷板修補、路面裂縫灌縫、邊坡坍塌砌石修復、損毀涵帽修復等汛后公路專項養護保暢通作業,積極消除轄區公路安全隱患,努力提升路況質量和通行水平,有效保障國、省干線的安全暢通,確保百姓安全便捷出行。 仙游公路分中心擔負仙游縣境內90多公里國道、省道、縣道公路和70多座橋梁的管養任務,直接關系全縣經濟“動脈”的暢通,但因公路點多、線長、面廣,加上先天性公路等級不高,養路護路任重道遠。特別是前段時間持續的強降雨襲擊仙游,導致境內國省干線等公路基礎設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毀,存在安全隱患并影響公路通行。 為推動公路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發展,確保道路安全暢通,該中心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養護方針,在推進安全生產常態化、長效化同時,自6月底以來著力實施修補整治、邊坡修復和路面灌縫等總造價約100萬元的“汛后修復工程”,以提升路況水平,確保群眾走“平安路”、過“平安橋”。 針對省道213線楓亭段一處12立方米的邊坡砌石溜方,該中心斥資10萬元修復。在開展“顯微鏡”式安全隱患排查中,發現國道324線、356線的部分水泥路面出現板塊斷裂、路面裂縫及橋梁伸縮縫等病害,該中心投入專項資金80多萬元,進行損壞路面的斷板修補和路面灌縫等,以保持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的完好性,更好地延長仙游干線公路的使用壽命。 據悉,涵帽,是設在涵洞口的道安標志性基礎設施,有提醒群眾出入注意安全的作用,是公路養護管理需要。在汛后全面排除管轄公路的安全隱患中,該中心發現國道356線等干線公路有多個涵帽由于車輛撞擊和人為等因素遭到破壞。為了進一步規范涵洞標準化養護管理,該中心組織養護人員將損壞的涵帽修復完畢,并重新刷漆噴上樁號,戴上“正名帽”,確保路容路貌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