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巒疊嶂
鄉村美景 開欄的話:仙山云起,木蘭溪游。昂首闊步行進中的仙游正在經歷怎樣的變化?如今的鄉村風貌如何?老百姓精神面貌又如何?為回答這份時代答卷,即日起,本報將推出由縣政協主辦的《綠美鄉村涌朝氣——百名委員齊行動、走進鄉村看發展喜迎黨的二十大主題實踐活動》系列報道,客觀展示新時代的仙游鄉村變化,展現新型城鎮化的新成效,為行進中的仙游留存一份真實可感的鄉村記憶,激勵廣大干部群眾滿懷信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全面助推鄉村振興,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且看—— 位于我縣西北部、戴云山脈東南麓的書峰鄉,面積38.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70米。這是目前我縣行政村數量最少的鄉鎮,只有鯉嶺、錦峰、書峰、四黃、百松、蘭石等6個村,但村村有亮點、個個在行動,緊緊抓住鄉村振興的時代機遇,奏響了一曲動人的鄉村旅游新民謠。 ◆謀篇布局 特色產業雙支撐 提到書峰,言必及枇杷。 枇杷是書峰鄉傳統的名特優農產品,栽培歷史悠久,2017年“書峰枇杷”入選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全鄉枇杷種植面積約2萬畝,2021年產值約1.5億元。原有“早鐘六號”“中紅”“解放鐘”等多個品種,近年來,逐步與省內外專家合作,進一步推廣“貴妃白”“三月白”“莆華白”等優良品種的栽培。建設500立方米的公益性冷鮮庫,在全市范圍內首個推出枇杷霜凍指數型保險產品,為書峰果農“保駕護寒”。 圍繞枇杷產業,書峰鄉近年來逐漸摸索出將一季水果打造成四季生意的路子,相繼開發了枇杷膏、枇杷罐頭、枇杷酥餅、枇杷花茶、枇杷凍干等深加工產品,進一步延伸了產業鏈條,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 青黛同樣是書峰有別于其他鄉鎮的標志,它與枇杷一同被視為書峰農業的兩大支撐。據介紹,書峰種植青黛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800多年前的宋代。其中四黃村的青黛品質尤佳,含藍成分是云貴青黛的兩倍以上,既是染印原料,也是治療腮腺炎的良藥,1995年被載入國家藥典。 2019年,書峰鄉成立青黛產銷合作社,整合四黃村下宅自然村250余畝土地進行規?;N植,同時申報青黛國家地理商標,提升品牌知名度。如今,“仙游青靛提煉技藝”被列入省級非遺項目,“書峰青黛印染技藝”被列入莆田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全鄉約種植青黛3000畝,每畝產值可達1.5萬元。 ◆串點連線 散落景致聚成團 書山有景,散落鄉間,蜿蜒成峰。 這里有被譽為“福建百年老松第一村”的百松村;有清代古民居聚集,灰瓦粉墻、飛檐翹脊的錦峰村;有綠樹成蔭、果樹成行、名貴植物成片的蘭石村……江南水鄉的秀美與閩文化的獨特個性在這里相互融合,可以領略湖光山色、悠然垂釣,也能一蓑煙雨品茗論道。 為了鄉村振興,近年來,書峰鄉通盤梳理家中珍寶,把散落在各處的景點一一串聯起來,結合各類惠民項目,巧造一些景點“成團”出道,叫響了周末游、鄉村游、近郊游的品牌。如:在書峰村打造枇杷湖公園,布置了蕩木橋、水上鉆網、緬甸橋等休閑項目,結合立面改造、污水處理站建設,進一步提升集鎮面貌;依托百松村的狀元古道及戶外拓展基地、四黃村的青黛印染技藝,拓展研學項目;利用四黃新村開發“峰上云宿”民宿項目,解決一日游住宿難題;蘭石村繼綠源植物園之外,新增了享趣·綠源自然藝術營地項目,建設草坪廣場、互動園、非遺文化中心、水果體驗園、帳篷營地等,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在傳承紅色文化、培育文明鄉風方面,書峰鄉用好大類革命戰斗遺址、蘭石村知青文化園、青黛印染體驗館等文明陣地,抓好錦峰古厝、古村落和古民居保護,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 ◆因地制宜 山鄉煥發新活力 得益于產業振興和經濟發展,十多年來,好山好水的書峰鄉正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數據顯示,2010年書峰鄉農業總產值為8800萬元,2021年約2.1億元;2010年書峰鄉農民人均純收入4124元,2021年約為19500元,增長明顯。 2020年初,書峰鄉政府完成搬遷工作,修繕了該鄉便民服務中心,進一步改善了辦公環境,提高治理管理水平。與此同時,穩步推進錦峰、書峰、四黃、百松、蘭石“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不斷完善全鄉道路、路燈、公園、污水管網等公共基礎設施,道路狀況、人居環境得以改善,群眾出行更加便捷。 作為距離縣城最近的山區鄉鎮,書峰鄉這座全縣“后花園”正在變得越來越精致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