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領導深入菜溪鄉實地調研鄉村振興工作。 仙游西苑鄉鳳山村發展民宿旅游。 仙游縣發揮優勢資源稟賦,發展全域特色旅游,提升全民耕地保護意識,創新村(居)集體代建小規模工程建設模式,激活鄉村發展活力,走出一條具有仙游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夏日里,“上山、親水”成為避暑新時尚。仙游山水資源豐富,連日來,一批批游客紛至沓來,或游玩九鯉湖,或登臨菜溪巖,或徜徉仙水洋,盡情享受美麗景致。 仙游縣委書記吳文恩指出,仙游是木蘭溪源頭所在地,懷抱青山,臨海東南,處于福廈兩個大都市圈的交匯點,要發揮優勢資源稟賦,發展全域特色旅游。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旅游業“接二連三帶一”,加快融合發展,促進美麗鄉村建設,走出一條具有仙游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你看,山谷內有一條天然的夾縫,貌似一座巍峨的山被劈出一條縫。”在西苑鄉鳳山村白沙溪,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張力指著對面山體,向記者介紹刺刀峽谷命名由來。 刺刀峽谷出口處位于西苑、社硎、菜溪三個鄉鎮交界處,長16公里。有落差80米的天然洞穴式幽谷瀑布、涉水淺灘、甬道、一線天等景點。目前,景區正打造全國最具活力的“仙谷”戶外攀巖、探險基地,成為仙游“與秋共舞”的“運動天堂”。 千年古邑仙游,沉淀下豐厚的自然景觀。這里春夏秋冬皆有奇景,山水林田、峰谷佛道,別有洞天。仙游縣利用特色優勢資源,營造仙境、仙水、仙谷、仙山的“四仙”圣境,把九鯉湖、仙水洋、刺刀峽谷、十八股頭、木蘭溪源頭等打造成標志性的龍頭景區,構建全域“多日游”線路。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旅游業“接二連三帶一”,加快融合發展。 圍繞打造海西夏都、山海旅游中轉站、周邊城市群“后花園”的目標,仙游縣積極創建“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和“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鎮”。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跑”的工作思路,確定“木蘭溪源頭”“北部休閑農業”“黨建+”“美麗鄉村+”“旅游+”“文化+”等6個鄉村振興示范區,重點打造22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不同類型、不同梯次的鄉村振興樣板。 整合歷史、民俗、美食、非遺、莆仙戲、工藝美術、紅色旅游等資源,仙游推出文化體驗、工業觀光、鄉村休閑、研學教育等文旅融合產品。加快濟川古民居保護及文旅項目、龍華鎮禪意文化旅游項目、度尾鎮文化創意園區等項目建設,開發文化體驗游。推進書峰、鐘山、游洋、社硎等鄉村振興項目,開發鄉村休閑游;加快上宮支部舊址紅色教育基地、菜溪新航程研學旅行營地、田利紅色文化旅游基地等項目建設,開發研學教育游,發展全域特色旅游,以人氣帶動鄉村振興。 同時,該縣打造北部山區鄉鎮“生態旅游綜合示范區”,推動文旅康養產業融合發展。把山區鄉鎮整體建設成鳥語花香、“仙果”累累、“仙味”濃濃的美麗鄉村,成為全市著名、全省知名的生態旅游目的地。 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仙游縣生態條件優越,歷來是農業大縣,擁有豐富的特優農產品。 眼下正值夏收,田間地頭,收割機的轟鳴聲響起,處處充滿生機。 今年復種掀熱潮,一份份撂荒地復耕責任狀簽訂,農田水利設施不斷增加,全縣種植大戶迎來發展新機遇。 糧食是民生之根本,土地是糧食生產的根基。仙游縣舉全縣之力打響撂荒耕地整治攻堅戰,盤活土地資源,守牢耕地保護紅線,有力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縣里成立縣委書記、縣長、副書記、紀委書記以及鄉鎮(街道)負責人。為主的工作專班,制定責任清單,層層分解任務目標,細化糧食安全工作職責。”仙游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呂清水介紹,各鄉鎮(街道)履行耕地保護主體責任,簽訂撂荒地復耕責任狀。各級各部門每日在工作群內實時更新全縣撂荒地復耕動態,每兩日通報一次復耕進度,形成上下貫通、橫向緊密、職責清晰的工作合力。 與此同時,該縣研究出臺《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十七條措施》,對山區撂荒地復耕種植糧食的,每畝最高可獲得補助1200元,補貼力度全市最大,補助資金基本能覆蓋復耕需要;加大大型農業項目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外地種植大戶、農業企業開荒種植,并出臺前3年給予免田租優惠政策,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近日,在鐘山鎮朗橋村,來自泉州、福州的三家大型農業企業忙著開墾撂荒地,種植水稻、玉米、甘薯等農作物。有了這些農業大戶,當地不少農戶當起了“甩手掌柜”,他們把自家土地租給大戶,自己去農場打工,既領工資,又收土地租金。 此外,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批年輕人成為新一代“農人”。游洋鎮霞峰村返鄉大學生曾鐘祥,承包該村的撂荒地種植水稻;27歲的晉龍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晉龍,在石蒼鄉為撂荒地復耕復種打開了科技新模式,托起鄉村振興新希望。 全縣今年已細化分解上級下達的糧食生產面積13600公頃、產量8.46萬噸任務。截至目前,夏播中稻已完成播種4.67萬公斤,已插秧2886.66多公頃,甘薯已種植630.66公頃。全縣完成夏收玉米面積168.66多公頃,產量708噸;大豆228.33公頃,產量658噸。 激活鄉村主體活力 “村集體注冊了工程管理服務有限公司,一些小規模工程質量有了保證,還能為村財增收,一舉兩得!”近日,在榜頭鎮光埔村官陂路路燈護欄工程施工現場,村民們說道。 5月起,仙游縣試行村(居)集體出資成立有限責任公司代建小規模工程建設項目。試點開展以來,村級組織和村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更好發揮,壯大村集體經濟,激活鄉村發展活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突破。 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為載體,仙游縣完善農村小規模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進一步提高工程建設質量、施工效率,實現村財增收。 在園莊鎮霞山村,在建的“黨建+”鄰里中心是仙游園莊鎮工程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承接的第一個項目。 在書峰鄉蘭石村,自雙溪口小流域續建工程局部提升工程策劃開始,書峰鄉小額工程公司就全程參與。 村民們說,以往農村小規模工程建設,主要由村民代表會議討論研究決定,存在建設項目內容不清、項目資金來源不定、集體決策不科學不規范等情況。 新模式啟用以來,村級民主議事、各部門介入工程項目,對建設內容、資金進行科學研判,避免村集體盲目上項目。 “榜頭鎮推行村(居)集體出資成立有限責任公司,代建村級小規模工程建設項目,鼓勵村級積極爭取項目,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振興。”榜頭鎮黨委書記張春志說道。 今年6月中旬,縣里研究制定《關于深入實施“五回”工程促進鄉村振興工作的意見》,深入組織實施以“人才回歸、資金回流、項目回遷、信息回鄉、技術回村、樹立新市民理念”工程,實現鄉村振興項目謀劃有重點、在建項目有進展,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集聚,不斷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為鄉村振興添活力、強動力、增后勁。 當前,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活躍在仙游大地,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在鄉村振興大局中找準結合點、突破口,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全縣鄉村振興戰略落細落實,積極構建美麗仙游全域發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