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種植 田園風光 土樓內部 園莊鎮以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區”為總目標,突出“產業興鎮、文旅強鎮、生態靚鎮”,重點發展“面點特色產業、新型合作社農業、邊際鄉村旅游業、慈孝文化創意產業”四大產業,全力打造“感受慈孝文化、品嘗面點美食、探尋千年古跡、游覽山水風光、回歸綠色田園、追思紅色記憶”生態旅游綜合示范區。 ◆產業興旺 賦能鄉村振興 園莊鎮素有“中國面點師之鄉”的美譽,全鎮60%以上的青壯年外出經營早餐早點等面點行業,從業人員達2.6萬人,在外經營近7000多家店鋪。為加快推進面點產業轉型升級,向品牌化、規范化、規?;郯l展,該鎮6月份已向國家商標局提交注冊“味在園莊”集體商標,預計11月份審核通過,計劃培育一批面點產業旗艦店、形象店、授權店。 同時,規劃建設園莊面點小微產業園。該院選址于塔兜村,項目預計投資1.3億元,規劃用地60畝,借鑒“沙縣小吃”產業發展思路和運作模式,籌建面點創意產業園和面點師培訓基地,由點及面推進園莊手工線面、豆皮、瑞祥、饅頭、包子等標準化系列產品在全國推廣,形成培訓、研學、直播、生產、營銷及冷鏈物流等面點產業鏈。目前,項目已完成招商并開展項目地形圖測繪等前期工作,正在進行土地報批。 在嶺北村連綿的大山上,中藥材種植基地層層疊翠,藥農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記者了解到,今年中藥材價格大漲,預示著又是一個豐收年。目前,嶺北村種植的郁金、麥冬、川芎等藥材總面積達700多畝,還有制藥廠、榨油廠對村民種植的藥材進行加工,生產各類中藥配方。 據介紹,該村山多田少,一直有種植中藥材的傳統。在以往,村里交通不便、銷路閉塞,村民們種植的藥材只能由小商販廉價收購。近年來,瞅準全國市場中藥材價格猛漲的時機,經園莊鎮黨委政府牽線搭橋,嶺北村依托獨特的地質、氣候條件,探索“公司+農戶+基地”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通過藥材種苗補貼、高薪聘請農技人員,發展了一批藥材種植、營銷和加工大戶,引導群眾由分散種植走向規?;a。村民抓住“家門口的經濟”,辦起了專業合作社,對村里種植的中藥材進行統購統銷,并約定最低保護價格,市場價格高則按照市場價格收購,最大限度保障村民的種植收益,帶動大家共同富裕。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和支撐。園莊鎮著力在創建合作社品牌上提升突破,充分利用生態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積極推廣“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大力發展中草藥材、九條茶、鄭宅茶、名貴苗圃等農特產品,加大對合作社支持力度,推進合作社品牌建設,扶持培育一批叫得響、有影響力的農業合作社、“土字號”特色品牌,形成“園莊農品賣天下”的新格局。 ◆文旅融合 鋪就秀美畫卷 在東石村,始建于清代的土樓亦可樓聞名遐邇,歷經三百余年風雨,是我縣僅存較大且完整的一座方形土樓。如今,這一古建筑藝術瑰寶重煥光芒,在完成保留歷史原貌的基礎上,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布置,打造成為游客和各級黨組織參觀、學習、交流和活動的專屬之“家”,再添一處旅游觀光好去處。 義路村依托500余年歷史的古榕樹群和山塘,依山傍水修建展現自然風光和田園風光的農村休閑公園,公園古榕蒼蒼、碧水清波,因此被命名為“榕泉公園”。漫步其間,古樹群盤根錯節、遮天蔽日,林蔭道上曲徑通幽;憑欄觀望,新建的一公里步道蜿蜒于梯田稻浪之間,還有環公園主干道上遍植各類名貴花木,成為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霞山村以建設田園綜合體觀光休閑公園為主線,集文旦柚半營地采摘園、蔬菜種植基地、紅色教育基地和新農村建筑等鄉村景觀為一體,打造具有養生休閑、現代農業體驗、鄉居接待、鄉村民俗娛樂、紅色資源等核心功能的特色城郊鄉村休閑度假區。 園莊鎮古稱“慈孝里”,文化積淀深厚,歷史古跡眾多。該鎮著力在文旅融合發展上下功夫,深入挖掘東側片區慈孝文化、西側片區廉政文化、南側片區紅色文化、北側片區古色文化、中部片區楓慈溪畔綠色生態。 該鎮計劃投資7500萬元,開發旅游項目4個:黃朝尊故居孝子祠修繕,計劃投資1000萬元,弘揚慈孝文化,打造家風家訓教育基地;黃慶云故居修繕,計劃投資1000多萬元,搜集整理相關文物及布展生平、典故和藏品等,打造成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高峰村大埔城民宿項目,計劃投資2000萬元,建設古村落民宿;邊際鄉村旅游項目,落實仙游、泉港、洛江鄉村旅游“三區”聯創,整合該鎮與泉港區涂嶺鎮、洛江區羅溪鎮旅游資源,開辟跨市旅游線路。 ◆黨建引領 三地共建共享 園莊鎮地處仙游縣最南端,有獨特的閩南融合文化,與泉州交界之處“地域相鄰、語言相通、文化相融、血脈相連”。為此,在深入推進“黨建引領 夯基惠民”工程中,園莊鎮探索推行跨縣域邊際黨建,整合仙游、泉州交界處中草藥、餐飲業、鄉村旅游等資源,進一步促進基層組織攜手升級、鄉村振興一體推進、社會事業共建共享。 2016年,園莊鎮與泉港區涂嶺鎮在全省首創“跨縣域邊際黨建”工作模式。2022年以來,進一步拓展邊界黨建范疇,深化跨縣域黨建“聯創聯帶”模式,構建“涂嶺—園莊—羅溪”三地黨建聯動環,通過組織共建、機制共商、資源共享、信息共通、活動共辦,引導帶動三地資源共享、互幫互助、優勢互補,實現弱勢突圍、強強聯合、抱團發展。 該模式下,策劃生成一批聯動項目。如協力發展觀光農業,以發展紅茶加工業及中草藥、黃花菜種植業,打造集觀光、采摘、加工制作為一體的健康休閑養生體驗區;聚力發展電商產業,發揮三坪紅色文化發展基金、三區茶葉產銷聯盟會、涂嶺紅茶協會、豬腳美食協會、園莊面食協會的積極作用;通力發展鄉村旅游,充分挖掘聯創村的人文景觀和生態資源,積極培育以生態、康養、休閑為主線的鄉村游品牌,聯合打造旅游精品線路。 與此同時,持續深化園莊-涂嶺-羅溪“平安邊界”創建工作。加強邊界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協作與治安聯防,制定集結隊伍、快速應對、及時處置的應急聯動預案。設立邊際警務亭和交通勸導站,整合三地司法調解力量,成立邊界矛盾糾紛聯合調解委員會,制定委托、移送、邀請、聯合調解機制。目前,三方已協同解決矛盾糾紛26起,共建寨后至園莊、黃田至東坪村等交通干道亮化、“天網”工程,打造“一公里平安和諧走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