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臭河道,到建成“幸福河湖”,近年來,我縣認真實施木蘭溪流域水環境治理,重點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三年攻堅行動,按照污水資源化利用、可持續治理為導向,打造“1569”閉環工程,全面推進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持續改善人居環境,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打造美麗仙游。 科學系統治理 河道華麗轉身 處暑時分,漸有涼意。傍晚七點過后,在木蘭溪仙游城區段附近,納涼散步的市民逐漸多了起來。水中也是一樣“熱鬧”,魚兒在水下嬉戲,白鷺貼著水面飛過,一會兒又鉆進開得正艷的美人蕉花叢中。 住在河岸邊的市民楊先生告訴記者,他在木蘭溪河邊生活了近40年,見證了它從黑臭到清澈的“華麗轉身”。 強化源頭截污,污水不入河,木蘭溪水質就清澈了許多。針對農村污水建設點多面廣、情況復雜等現狀,我縣堅持“因地制宜優方案、群眾參與快推進、統籌建設省造價、多方監管保質量”的原則,突破“六大轉變”,即:建設主體由“企業”轉變為“鄉鎮”;建設模式由“PPP模式”轉變為“包工不包料”;工程監管由“單一公司監理”轉變為“專業監理+民間監理”;技術方案由“單一破路進大管網”轉變為“利用溝渠少破路,分片收集進管網、進一體化處理池、進田間林地”;由“政府全部買單”轉變為“使用者付費”,建立財政補貼與使用者付費的合理分擔機制。目前,在全縣范圍內32個試點村試點推進。 統籌鄉村振興發展,規范農村小規模項目建設,我縣還同時制定出臺《仙游縣關于推行村(居)集體出資成立有限責任公司代建小規模工程建設項目的工作方案(試行)》,探索以鎮為單位、村(居)為股東,成立由各村(居)集體出資建設工程管理服務公司的方式,共同管理。 眼下,盡管高溫持續,但各鄉鎮按照“一河一單”分類施策,加緊推動各項工程。 三年行動發力 工程措施落地 近日,記者在蓋尾鎮新窯村污水管網建設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開挖管溝、修建污水井,安裝污水管道,施工現場忙碌而有序。新窯村的污水管網項目于今年6月初開工建設,總投資350萬元,共鋪設管道7公里,涉及442戶村民。目前該項目已完成96%左右,剩余工程預計8月底完工。 新窯村污水管網建設是我縣近年來持續踐行“生態優先”理念,步履不停推動河湖環境改變的生動縮影。久久為功治污水,提升水環境治理永遠在路上。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主要領域水質得到明顯提升,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實際,實地調研、認真謀劃,制定出臺了《仙游縣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攻堅實施方案》,明確了三年行動的具體內容。 三年行動包括今年3月底前木蘭溪流域1個試點鎮32個試點村全面動工建設,并完成10個集鎮區污水處理站的負荷率達50%以上;今年8月底前完成木蘭溪流域32個試點村的建設和全縣所有污水治理村的規劃、設計工作;今年12月底前完成木蘭溪匯水流域內110個村莊的治理任務;明年底前全面完成16個鄉鎮剩余180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任務;后年底前實現農村污水治理鞏固提升。 打造示范河湖 呵護幸福源泉 “近年來,我們遴選了一批基礎較好、特色明顯的河湖,作為示范‘幸福河湖’進行打造。這些河湖通過多年的治理,特色彰顯,各美其美。”縣水利局河長辦分管領導謝天渝介紹。 入選省十大“最美基層河長”的仙水溪榜頭段河長鄭中武告訴記者,榜頭鎮建設的仙水溪幸福河湖項目一期項目已經完工,這里不僅提升了蓮墘橋頭入口景觀,還建設了大型雕塑、音符宣傳欄、兒童樂園等,一到夜間,河岸的燈光就會全部亮起來,呈現出別樣美感,連很多住在城區的人都會來這里散步。 萬物因水而生,也因水而興。良好的水環境,是百姓幸福生活的源泉,仙游將繼續守護一方清水,造福一方百姓,全力繪就老百姓家門口的“幸福河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