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主打仙作古典家具的回族少數民族村、榜頭鎮芹山村根據市場變化,結合自身背山臨水的地理優勢,發展特色農業種植項目,引進種植奇楠沉香,作為富民強村、助力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 日前,記者在該村阿奔奇楠沉香種植專業合作社育苗基地看到,去年底種下的沉香苗木已長到1米以上,苗圃里還有一大批奇楠苗已長出新芽,等待下一步的嫁接移植。 該合作社負責人郭錦明介紹,奇楠沉香全身都是寶,1株沉香樹利潤約為2000元,1公頃地能種3000至4500株沉香,產值約560萬元。從種植到初次結香約需6年,此后還能多次結香,是富民強村的“真香”產業。芹山村有近300公頃林地,地理和氣候條件適宜,看準這個優勢,他們去年從廣東引進一批嫁接奇楠樹苗,在村里推廣種植,經過臺灣專家技術輔導,已成功種植4公頃多,帶動了十多戶村民參與。同時,村里還推行土地入股,讓農戶參與入股分紅,增加大家收入。 “今年,村里又建了1個約1公頃的苗圃,成功培育了12萬株樹苗,明年就可以嫁接了。”芹山村黨支部書記郭錦山介紹,奇楠沉香屬于食藥同源的原材料,除了用于制香,還廣泛運用于飲料、護膚等領域,廣東已經用奇楠樹皮提取纖維制作布料,價值不菲。為了推動香文化產業發展,榜頭鎮著力打造奇楠種植示范基地,該村積極落實,拓展工藝美術產業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