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仙游縣龍華鎮獲悉,該鎮愛和村村民黃清洪先后11次反映的“申請建房遭鄰居無理阻撓,造成無法建房,請求予以解決”訴求,經鎮村干部反復協調得以化解。這起長達5年的信訪案圓滿落幕,生動演繹愛和村“愛”與“和”的故事。 2018年,黃清洪向愛和村委會提出農村建房審批申請。但其與鄰居談及建房間距時產生分歧。鄰居認為,雙方宅基地間原本有寬度0.3米左右的水溝,且在1998年時,以水溝界下基(石頭基)建房,留出墻身與水溝界間距0.6米,因此要求黃清洪建房時,在水溝界也相應留出0.6米。黃清洪卻認為,鄰居房屋墻面距離水溝界最多為0.3米,因此其最多距鄰居房屋墻面0.6米處下基建房即可。雙方因此產生糾紛。根據相關規定,擬建房屋與相鄰建筑毗連或者涉及公用、共用、借墻等關系的,應當取得各所有權人一致同意,并簽訂書面協議或者在申報圖紙(含四至范圍)上簽字確認,協議應當經過當地村委會見證或者依法公證。由于鄰居拒絕簽字確認,導致黃清洪幾年來無法申請審批建房。 在鎮村干部協調下,黃清洪多次與鄰居溝通,但對方拒絕讓步。發生沖突時,黃清洪還動手打了鄰居兒子,導致矛盾糾紛升級,鄰居拒絕和解。 鎮村干部多次入戶,并通過社會人士、親戚朋友去做黃清洪鄰居的思想工作,均遭拒絕。為此,該鎮黨委書記孫世和召集相關鎮村干部舉行黃清洪事件攻堅化解專題會,并成立工作專班,自己擔任組長,專班工作人員以村委會為攻堅指揮部,以矛盾雙方住處為前線,用愛心持續引導化解。 工作展開后,專班作出判斷:雙方的建房間距問題本質就是“農村建房間距留多少合適”。根據矛盾糾紛雙方性格特點,孫世和第一時間制定了攻堅措施。 在化解過程中,工作人員講起古代安徽“六尺巷”的故事,真心為民,公道辦事,使雙方放下“恩怨”,理智接受處理方案,也均認識到自身問題,在建房間距1米的前提下,對一些細節進行規定并簽訂息訪息訴協議書。隨著信訪事項化解,雙方也和解了。目前,黃清洪已通過建房審批,生活也有盼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