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古企業生產皮蛋
黨建+金融”助理工作臺 大濟烏石水庫景區
紅木家具展廳 大濟鎮是仙游“西鄉平原”,總人口10.3萬人,是工藝重鎮、農業大鎮、人口大鎮和城郊型鄉村旅游名鎮。該鎮黨委政府圍繞“創建文旅名鎮,打造工藝重鎮”的總體目標,理清發展思路、明晰發展目標、創新發展舉措,規劃構建“一心兩軸三帶四產五民生”的戰略布局。 ◆黨建引領 提質增效促發展 “平常辦理這些業務,都要乘車到縣行政服務中心,如今幾分鐘就可以在家門口搞定。”近日,大濟鎮烏石村村民鄭先生在烏石村“黨建+”鄰里中心福農驛站辦理了失業金領取手續。 烏石“黨建+”鄰里中心攜手仙游農商銀行,聚焦金融、電商、物流、民生、政務“五位一體”模式,建設全縣首家“福農驛站”,規劃12大服務功能區,推動公安、醫保、人社、不動產、公積金等11個部門的75項高頻政務便民服務事項下放至鄰里中心,配套設置2臺“莆田e政務”24小時自助服務設備,讓群眾也能享受家門口的“一站式辦理”。該中心“黨建+金融”助理工作臺還可以為村民提供小額存取款、轉賬、零鈔兌換、便民繳費、醫保繳交、貸款登記等多項基礎金融服務,同時為周邊群眾提供現場辦貸、金融知識普及等。 大濟鎮蒲山村也創新形式,探索“345”黨建引領治理機制,“3”是三網聯通,把3個自然村大網格融合貫通為一個整體。“4”是四級穿透,把“村—網格—單元—戶”穿透治理。“5”即是根據該村實際情況提出的五星融合工作理念,打造“星體系”、建設“星陣地”、推動“星服務”、實施“星管理”、展示“星風尚”,引導黨員、群眾共同參與社會基層治理。 據悉,大濟鎮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融入木蘭溪沿岸特色產業發展帶建設,規劃構建“一心兩軸三帶四產五民生”總體空間布局。“一心”即整合工藝美術產業、農業和文化旅游產業,打造新型城鎮化發展核心區。“兩軸”即串聯汾陽-虎壟-尾坂-烏石片區、溪口-古瀨-溪車-西南片區,打造鄉村振興發展軸;以小微產業園為中心,打造特色產業發展軸。“三帶”即打造仙度路大濟段為古典紅木家具“工藝長廊”;木蘭大道大濟段為經濟發展“黃金大道”;仙鳳線大濟段助力鄉村振興“富民大道”。“四產”即建設大眾化紅木古典家具產業;以大老古為主的農副食品產業;以鐘峰片區為主的電商產業;以正邦集團為主的現代農業產業。“五民生”即重點推進農村污水管網建設、集鎮區農貿市場建設、木蘭溪全流域提升、“三橫”路網建成、教育資源優化等五大民生項目。 ◆產業興旺 鄉村振興譜新篇 靠紅木產業的飛速發展,大濟鎮蒲山村從貧困村發展成“富民強村”示范村。 2007年,蒲山村創辦了第一家規模化古典家具企業——龍虎山古典家具公司,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黃加成,帶著群眾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他通過直接轉讓訂單的方式,向村民無償提供技術、資金上的支持,還為他們尋找銷售渠道。該村興辦工廠的熱潮如同雨后春筍鋪展開來,村民們在家里便可以創業賺錢。一批批雞翅木開始引進;最先進的木材烘干和脫脂生產設備從浙江、廣東等地區購買;聯系熟人推銷、選派推銷員推銷、委派經銷商推銷、依托互聯網推銷……一個“無中生有”的致富路闖出來了。該村古典家具企業產值突破3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15000元。 如今,大濟鎮仙度路沿線,形成緬甸花梨、雞翅木、血檀、崖柏等原材料為主,集銷售、生產、加工等為一體的大眾化紅木產業基地和工藝長廊。不僅如此,大濟鎮立足優勢搶抓時代機遇,將特色紅木產業與電商深度融合,把直播帶貨發展得風生水起。 走進位于大濟鎮鐘峰村的銘天下直播電商創業園,在聚光燈映襯下,十余名網紅主播通過抖音、淘寶等平臺賣力吆喝,現場向全國網友推介紅木工藝品,線上反響熱烈、互動連連,接到不少的訂單。互動的模式、親民的價格也深受網友青睞,銷量看好。 據悉,銘天下直播電商創業園今年初投入使用,實現直播、電商與倉儲、物流、新媒體、金融等產業配套服務的融合發展。其中,直播雙創中心通過搭建共享直播創新創業平臺,吸引青年創業者加入。目前已有入駐直播團隊5個,直播電商從業者達20余人,直播產品涵蓋紅木家具、工藝品、字畫等。 同時,大濟鎮聚焦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打響區域“農”字號金字招牌,構建利農設施農業、坑北綠源農業、大老古皮蛋、中源食品、龍坂綠陽農場等六大現代農業生產基地。 ◆文旅融合 美麗鄉村繪藍圖 青山環繞、碧波蕩漾,男女老少徜徉在水上木棧道,水面上點綴著游船和竹筏;寬敞整潔的村道旁,一排排小別墅錯落有致地掩映在綠樹紅花中……初秋時節,走進烏石村,美景盡收眼底,這里已是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新寵”。 據悉,烏石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揮旅游特色資源優勢,以烏石水庫為核心打造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水果采摘等為一體的鄉村休閑度假區。該村還對烏石水庫堤壩、溢洪道進行除險加固,因地制宜打造一條濱水景觀帶;籌集上百萬元注冊成立烏石鄉村旅游發展中心,引進游船、竹筏、水上氣球、垂釣、索道等多種水上游樂項目。同時,開通環山旅游路線,將村里的四季采摘園、溫泉游泳池等景點串聯成線,發動群眾投資建起農家樂,滿足游客吃農家飯、品農家樂、體驗原汁原味鄉村生活的旅游需求。 在大濟鎮汾陽村,成片的農家別墅黃墻紅瓦、色彩明艷,小區花園里花團錦簇、綠意盎然,一派和諧宜居的景象。這是該村精心打造新型農村住宅小區——朝陽新村,占地面積46畝,共有66套小別墅。 據悉,汾陽村深入“黨建+鄉村振興+旅游”戰略,策劃實施多個項目,分別為提升汾陽村道路、路燈、綠化等基礎設施水平,建設汾陽村黨建+鄰里中心、大度高新農業產業園、田間黨建基地、樹下黨建基地、大濟溪源頭景觀、蜚烏古街改造復原、旅游小火車、仙游名小吃一條街、工藝品產銷一條街、特色民宿等。 與此同時,尾坂村五座厝革命遺址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分三期進行項目建設。主要內容有:對革命遺址進行修繕,建設農產品展銷中心,布置紅色元素展館,建設成為集革命教育、文化旅游等為一體的紅色文創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