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縣高質量農田風吹稻浪香。張杰山 攝
鐘山鎮卓泉村推廣機械化收割。蔣福華 攝 今年是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的第二年,仙游縣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抓好“米袋子”穩產保供,努力完成全年糧食生產任務,為我市糧食生產、農技推廣、農民增收作貢獻。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又到一年收獲季,仙游縣1.5萬公頃水稻開鐮收割。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重,糧食是民生根本。仙游縣生態條件優越,歷來是農業大縣,也是全省糧食主銷區之一。該縣構建糧食安全網絡體系,落實糧食生產各項指標、力促撂荒耕地復耕復種、落實惠農扶糧政策,全力抓好耕地保護利用。 “米袋子”穩產保供 9月15日,仙游縣鐘山鎮舉行“慶豐收 迎盛會”秋收活動策劃會,現場確定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內容,分為盈倉拾穗慶豐收、歡歌笑語迎盛會、鄉村振興享豐年等3個篇章,以此展現農民豐收喜悅之情。 地處仙游縣東北部山區的鐘山鎮,冬溫夏涼,水源豐富,土質肥沃,種植一年一季中稻,憑高山獨特地理氣候,盛產質軟味香的“鐘山米”,暢銷省內各地。秋收時節,該鎮中稻迎來收割,一望無垠的稻田里,金黃的稻穗隨風搖曳。 仙游縣農業農村局干部吳德飛介紹,鐘山鎮素有“山區小平原”之稱,地勢平坦,水稻種植可全程實行機械化,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種植成本,加上近年來種糧優惠政策的落實,新品種、新技術不斷推廣運用,病蟲害綜合防治,如今鐘山鎮成為“莆田優質高山米”主產區。 今年市級下達仙游縣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3600公頃、產量8.46萬噸。仙游縣農業農村局對照指標,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分品種、分季節落實計劃任務,為全年糧食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連日來,全縣各地稻田相繼喜開鐮,其中,中稻面積0.3萬公頃,較去年增加120公頃,晚稻面積0.4萬公頃,秋甘薯面積0.12萬公頃,秋大豆面積487公頃,秋玉米面積139公頃。 喚醒“沉睡”的土地 前不久,仙游縣農業農村局干部到西苑鄉前溪村開展“機關+農村”結對共建活動暨“我在前溪有畝田”志愿認領活動。該局機關黨支部與前溪村黨支部黨員“一對一”結對聯系,建立群眾需求清單、部門資源清單、共建服務清單“三清單”,為群眾辦好實事。 “拋荒撂荒可恥,復耕復種光榮。”早在4月,該局就向廣大農民發出《關于全面清理撂荒地的告知書》。告知書指出,撂荒耕地一律不給予發放農業補貼。對勞動力外出務工或年老體弱等原因致耕地種植有困難的農戶,可以委托親朋好友或街坊鄰居代耕代種,也可以采取轉租等形式;對于撂荒耕地不復墾、不耕種,無條件由村委會統一流轉管理。 土地是糧食生產的根基。今年以來,仙游縣高位推進撂荒耕地整治,黨政一把手掛帥,成立縣撂荒地統籌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工作微信群。每日在工作群內更新撂荒地復耕動態、每兩日通報一次復耕進度,喚醒“沉睡”的土地,讓荒地變回良田。 上月,楓亭鎮把主題黨日活動從會議室挪到了田間地頭,全鎮各黨支部主動認領治理“責任田”。 在實施“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中,楓亭鎮創新形式,探索以主題黨日活動方式,做好撂荒地整治和復耕,讓撂荒地整治有組織保障,農田復耕有黨員先鋒。機器轟隆聲中,該鎮一片片撂荒多年、無人打理的地被攤平、翻新,變成平整的耕地。 縣里多次召開農機促進撂荒地復耕座談會,與農機大戶、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座談,鋪開點對點掛鉤鄉鎮幫扶撂荒復耕制度。仙游上市企業意達公司承包西苑鄉撂荒地33.33公頃,坤旺、福山大型農機專業合作社承包社硎鄉撂荒地33.33公頃,黎民水稻合作社、黃輝家庭農場等種糧大戶承包鐘山鎮撂荒地44公頃等,全縣129家經營主體開展撂荒地復耕面積992公頃。 目前,仙游縣撂荒耕地面積1079.418公頃,已全部落實復耕,完成率100%;已落實復種面積1024.48公頃,完成率94.91%。 該縣持續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共建立省級新品種核心示范片6個,主要糧油作物優質專用率達85%以上;新建2個省級新機具示范推廣基地,2個主要農作物和特色農業產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等。 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行“中稻+再生稻”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片建設,吸引了一批想干、肯干的年輕人成為新“農人”。游洋鎮霞峰村返鄉大學生曾鐘祥承包該村6.67公頃撂荒地種植水稻;年僅27歲的晉龍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晉龍承包石蒼鄉10公頃撂荒地;他們的合作社育秧、播種、噴藥、收割等全過程機械化,為撂荒地復耕復種打開科技模式,確保水稻生產降風險、增產量、提品質、增效益,也托起鄉村振興的希望。 落實惠農扶糧政策 今秋豐收,得益于惠農扶糧政策的落實。 仙游縣落實好耕地保護補貼、種糧大戶補貼工作,向全縣16.36萬戶農戶發放補貼資金2160.95萬元,向20戶次申請早季種糧大戶補助金額8.46萬元。 眼下,該縣正抓緊落實規模種糧生產主體種糧補貼。對山區規模種植中稻、甘薯、大豆、玉米等糧食作物,0.06公頃予以補貼300元;對晚季和秋冬季規模種植晚稻、馬鈴薯作物,0.06公頃給予補貼800元,對晚季規模種植甘薯、大豆、玉米等糧食作物,0.06公頃予以補貼300元。 縣里把穩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作為農業生產重頭戲,下足功夫,發放2022年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兩批次補貼資金423.26萬元;全縣參保水稻保費224.6萬元,縣財政補助保費11.23萬元,農戶自繳保費44.92萬元;落實水稻集中育機插秧補助,5個基地共育秧14.31萬多盤,補助13萬元,為全年糧食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舉全縣之力全面打響撂荒耕地整治攻堅戰。當前,省級下達仙游縣315萬元資金,用于開展山垅田復墾復耕種糧和大豆增產增效示范片。全縣325個村積極落實縣委縣政府《穩定糧食生產十七條措施》,其中撂荒地復耕種糧0.06公頃補助600元,在全市各縣區補貼力度最大,山區撂荒復耕種糧1.33公頃以上,0.06公頃可獲得補助1200元,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應耕盡耕,應種盡種。 近期,《仙游縣貫徹落實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實施方案(試行)》下發。對年集中育水稻機插秧達2萬盤或5萬盤以上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財政分別給予2萬元或5萬元資金補助。繼續實施秈稻最低收購價政策,嚴格落實好今年適當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水平政策要求,保護種糧農民積極性。全面落實市政府下達的2.1萬噸政府儲備糧、250噸食用植物油儲備任務,提升糧食應急保障能力。 高標準筑牢糧食安全根基,仙游縣行穩致遠,通過不斷壓實地方政府責任,不折不扣兌現糧食生產政策,加大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支持力度,確保政策落地見效、秋糧顆粒歸倉,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