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溪榜頭段,人水和諧生態美。本報記者 林羅曉 攝 仙游舉行青年志愿者慶祝河長制五周年繞木蘭溪騎行宣傳活動。鄭志忠 攝 仙游縣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秋意濃,木蘭溪從西苑鄉順流直下,飛越重山翠林,徐徐展開人水和諧新畫卷。 仙游縣是木蘭溪源頭及上游所在地,境內干流長65公里,占全長61.9%,流域面積1075平方公里,占總數62.1%。該縣認真實施木蘭溪流域水環境治理,重點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今年啟動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三年攻堅行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 仙游縣成立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親自抓,集中力量辦實事。目前,縣里抽調水利、生態環境、住建等部門精干組成治污辦,要求各部門、各鄉鎮聯動協作,合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努力打造生活環境整潔優美、生態系統穩定健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三年行動 分期推進 翻開《仙游縣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攻堅實施方案》,三年行動任務明確,目標清晰—— 2022年3月底前,木蘭溪流域1個試點鎮32個試點村全面動工建設,完成10個集鎮區污水處理站的負荷率達50%以上;8月底前完成木蘭溪流域32個試點村的建設和全縣所有污水治理村的規劃、設計工作;12月底前基本完成木蘭溪匯水流域內110個村莊的治理任務。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16個鄉鎮剩余180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任務。2024年底前實現農村污水治理鞏固提升。 “這份方案是立足縣情實際,實地調研后研究出臺的,力求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率達到省里要求的75%以上,設施穩定運行率達90%。”仙游縣水利局局長林慶凡介紹。 當前,該縣把木蘭溪沿岸的蓋尾鎮作為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試點鎮,其余每個鄉鎮選擇2個村居列為試點村,因地制宜破難題,因村施策探新路,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 試點先行,帶動全縣提升治理有序鋪展。縣里成立工作推進專班,建立處級領導干部掛鉤督促農村污水管網建設全覆蓋工作機制,定期組織考核考評,將考評結果列入各部門、各鄉鎮年度績效考評內容。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民心工程,縣領導多次召開協調會,解決提升治理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問題。縣委書記吳文恩帶領縣領導班子和各相關部門負責人下到村居,徒步排查河道兩岸的污水排放口,溯源尋找管網建設不到位之處,摸清木蘭溪流域沿線村居污水收集情況。 分級管理、分類治理、分期推進,實行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水體凈化等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防止出現黑臭水體,還群眾碧水清流。 五方共治 試點先行 “過去,大家習慣把生活污水直接倒進水溝里,現在建設污水管,環境改善了,生活也更舒心了。”在度尾鎮礪山村,提及農村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村民們頗有感觸。 守水有責、守水盡責,度尾鎮地處木蘭溪上游,護好木蘭溪水質責無旁貸。今年起,全鎮14個木蘭溪沿岸村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把廚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滌用水和沖洗廁所用水等三管全部收集到污水管里。目前,該鎮3個村污水管網動工建設。 在木蘭溪南岸的蓋尾鎮仙華村,村黨支部書記王秋宗介紹,該村污水管網建設工程總投資約1756萬元,其中主干管5083米,接戶管40千米。去年11月,鎮里選定仙華村第六片區作為試點段,今年7月份開工后,至9月5日全面完成試點段建設。目前,其余片區也完成招投標,預計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70%工程量。 蓋尾鎮鎮長莊喜福介紹,該鎮組織設計單位、包村干部、村主干、村包組干部及民間監理進村逐戶排查污水管道,優化設計路線及關鍵地段建設。 農村污水建設點多面廣、情況復雜,該縣安排設計人員走村入戶,在鎮村干部、老協會配合下,根據村莊地形、房屋分布、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平等,繪制手工設計圖。一鎮一方案,一村一設計,分類分批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已有31個試點村開工建設,建設主管網38.993公里。 針對污水管網投入大、資金短缺問題,縣里精心策劃木蘭溪流域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項目,一方面申請國家開發銀行貸款,采取國有企業“特許經營+使用者付費+財政補貼”模式爭取農村生活污水“百縣千億”專項貸款;另一方面申請亞洲開發銀行貸款,彌補鄉鎮實際總投資和貸款立項總投資缺口問題。 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地下管道鋪設等,多以地下隱蔽工程為主,仙游縣發動群眾全程參與建設,聘請村里懂業務、有責任心、為人公正的群眾為民間監督員,創新采用“專業+民間”監理的管理模式,發動村老人協會、黨員干部、村民代表成立矛盾糾紛化解小組、施工監督小組等,確保污水管網建設保質保量完成。 邊實踐,邊探索,仙游縣形成“五方共治”及“包工不包料”的農村污水治理新模式。其中“五方共治”為縣級主導、鎮街主責、村居主體、群眾參與、長效管理。“包工不包料”模式采取政府確定實施模式、部門業務指導、鄉鎮統一采購管材設備、各行政村公開招標選擇施工單位。同時,該縣實行的“三全三收”方式,即污水治理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對三格式化糞池水、洗滌水、廚房“灰水”三水全部納管,改變了以往單純收集化糞池水的做法,避免污水沒有全部收集的問題。 蓋尾鎮瑞溝村對污水收集處理總結了一套典型經驗。村干部介紹,當地對廚房廢水雜質、油脂多的問題,設計了隔油沉淀池,將排出的污水進行沉淀過濾,分離污水中夾雜著的油污、可沉降的固體污染物后,通過支管接入村莊主管道,實現了全村排污口全部聯通,形成了無縫銜接的污水集中收集網絡。 治理有序 形成樣板 一次建設,長期使用。該縣把質量管理貫穿于“項目設計、建材采購、工程施工、監理監督、竣工驗收、運行維護”等工程建設全過程,努力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每一個環節都經得起群眾檢驗。縣里確立以鄉鎮牽頭組織鎮(鎮屬國有公司)、村(居)、設計、勘察、施工、監理、質監進行工程竣工驗收,形成規范的工程七方驗收意見,讓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有依。 河流清了,村容美了。經檢測,木蘭溪干流仙游段水質穩定在Ⅲ類,匯水支流水質環比提高10%,木蘭溪流域4個國省控斷面、2個縣級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如今,數字化時代,仙游縣的農村污水治理也在與時俱進。該縣將搭建收集監管、清運監管、安全監管于一體的“智慧平臺”,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務。建起農村污水信息化管理平臺和“一鎮一圖”電子化檔案,通過“互聯網+移動終端”模式,實時監控收集池、多級提升泵站、一體化污水處理站運行情況,從“末端監測”向“全程監管”轉變。下一步,還將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讓村民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上報污水治理環節中發現的問題,開啟全民“掌上治水”新時代,形成從問題及時發現到高效處理的閉環管理。 水是綠色發展的生態基底,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之源。仙游縣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全力以赴營造碧水清流、水岸融合的詩意空間,讓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