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縣公安局按照“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部署要求,積極探索警務、網格相融合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構建“警網融合、警網聯動、警民同防”工作格局,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觸角向前端延伸,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該局根據全縣地理位置、交通干線、人員分布等情況,將警格與網格包保對應,劃分網格、細化單元格,相應配備網格長、單元長。建立72支以社區民警為核心,網格長、單元長、保安員為成員的社區警務團隊、21支平安志愿隊組成的義警隊伍,并統一納入到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社會力量之中,實現警格網格“雙網融合”,搭建起覆蓋面廣、觸角多的治安防控網絡。 對應“縣-鎮街-村居-網格-單元-戶”六級管理模式,該局成立“縣局-派出所-警務室”三級公安警務工作機構,共建立“警云”融合聯動中心1個、分中心19個、工作站72個。符合條件的派出所所長全部進鎮(街道)黨委班子分管網格工作,全覆蓋落實社區民警兼任村(社區)黨組織副書記或主任助理,統籌使用各方網格力量,在社會治理最前沿實現治理聯動,同步解決非警務警情分流難題。 與此同時,積極推動警力下沉,按照城區“一區一警兩輔”和農村“一村一輔警”要求,招聘專職輔警、聘請200余名網格員及300余名治保主任擔任警務助理,不斷壯大力量,確保實現“定警格、定網格、定人員、定職責”目標要求,逐步構建“要素在網格管控、矛盾在網格化解、巡防在網格開展”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轄區各派出所根據轄區實際勤務情況建立綜合指揮室,集成指揮調度、視頻巡查、情報研判、執法監督、勤務管理、指揮長等崗位職責,配套建設視頻調度屏幕,建成“情指勤輿”一體化實戰化“指揮大腦”。通過“雪亮工程”將網格內的社會監控一并納入公安監控體系,構建起“雙網雙平臺”指揮網絡,著力滿足新形勢下可視化、全要素實戰需求。 通過形成“單元巡查-源頭發現-信息采集-任務分派-問題處置-核查反饋-跟蹤問效”七步閉環網格化事件處置工作流程,做到治安要素底數清、情況明,風險隱患早發現、早處置,夯實治理根基。“警網融合”機制運行以來,共化解矛盾糾紛509起,提供線索1573條,幫助破案56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