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縣素有“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的美譽。但是,隨著紅木貿易的發展,資本運轉帶來的信用危機逐漸成為當地社會治理的一大難題。在司法領域中,存在為有的人進行虛假訴訟、濫用訴權、惡意訴訟、偽造證據、拒不履行司法義務等行為。對此,仙游縣人民法院多措并舉,持續深耕誠信訴訟體系建設。 ■源頭治理, 以“內外約束”拉緊防范鏈條 今年2月,在1件銷售代理合同糾紛的庭審過程中,承辦法官敏銳地發現原告提出的雙方約定的利息計算方式不符合交易習慣,讓其當庭宣讀《誠信訴訟承諾書》及《保證書》,并告知虛假陳述的法律后果,促使原告當庭變更事實陳述及訴訟請求,在被告缺席的情況下,查明案件事實,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除了增強當事人內心約束外,仙游縣人民法院還積極向平臺數據借力,探索訴訟信息監管預警,建立“涉不誠信訴訟當事人名冊管理臺賬”,將涉案數量多、標的額總量大、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惡意逃避送達及曾因虛假訴訟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五類當事人納入臺賬,在立案、送達、審判、執行階段,重點審查、嚴加監管,有效壓縮不誠信訴訟行為生存空間。 ■依法懲戒, 以“精準打擊”樹立司法權威 為提升懲戒精準度,該院組建了非誠信訴訟行為甄別小組,由資深民事、刑事及執行部門員額法官擔任小組成員,確保識別精準、懲戒尺度適當。2020年以來,已對6名涉隱瞞證據、濫用管轄權異議、拒絕移送清算材料等不誠信訴訟行為當事人處以罰金共計40余萬元。 對虛假訴訟、電信詐騙、“拒執罪”、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等嚴重失信及犯罪行為,該院始終保持高壓打擊態勢。通過精準打擊,依法懲戒,2021年以來,此類案件受理數呈明顯下降趨勢。 ■查假糾錯, 以“靶向整治”維護受害人權益 為打擊“套路貸”虛假訴訟問題,該院制定出臺《關于建立“職業放貸人名錄”的實施意見》,對15名涉“套路貸”、濫訴、惡意訴訟的名錄監管對象,通過強化舉證責任、擴大職權調查范圍、規制從事金融業務活動、對相對人審慎適用強制措施等方式予以警示。 2020年落實上述實施意見以來,監管對象的案件縮減至41件,同比縮減92.64%,且所有涉監管對象的案件均納入案件質量監管范圍,無一案件被改判或發回重審。 ■多措并舉, 以“懲護結合”弘揚守信踐諾 自被列為福建法院系統“誠信訴訟機制建設研究與實踐”重點研修項目的負責單位以來,仙游縣人民法院始終以“維護司法秩序、實現司法公正、樹立司法權威、助推社會誠信”為職責,探索出“懲護結合、疏堵并舉”的治理路徑。 為實現“懲”“護”結合,激勵當事人守信踐諾,該院在深化“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制度基礎上,創建“白名單”信用修復機制和自動履行正向激勵機制,為失信被執行人提供“造血再生”機會,鼓勵被執行人自覺履行義務,及時恢復當事人社會信用評價,最大限度減少對敗訴當事人的權益影響,助推形成崇尚誠信、踐行誠信的社會風尚。 自2021年該機制實施以來,該院已發布“誠信白名單”30期279人,發出《自動履行證明書》20份,實現執源治理與誠信體系建設的“雙贏”。 誠信訴訟體系建設對于建設誠信社會、保護群眾合法權益、保障經濟平穩發展、維護司法公信力、建設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仙游縣人民法院將進一步推動構建防范和打擊不誠信訴訟行為的長效機制,打造誠信訴訟體系建設的“仙游范本”,擦亮紅木藝都的“信用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