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1月22日,楓亭慈岳食品工業平臺建設現場。 全媒體記者 蔡昊 攝 連日來,在仙游縣楓亭鎮的慈岳工業平臺工地上,塔吊機繁忙運轉,工程車輛進進出出。各施工單位正搶抓施工“黃金期”,沖刺第四季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楓亭而言,就是要全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濱海新城。”仙游縣副縣長、楓亭鎮黨委書記張志東介紹,楓亭是莆田的“南大門”,是工業重鎮、商貿強鎮、文化大鎮,正按照市委“俯下身子抓產業、一心一意謀發展”部署,全面提升城鎮建設水平,加快解決項目征遷遺留問題,構建濱海新城發展新格局。 楓秀西路征遷近5年一直有個“尾巴”,涉及23戶,占地面積4108平方米,建筑面積8017平方米,工作隊細致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用時一個月完成掃尾工程,該路段于今年國慶節通車投用; 3C產業園二期占地約50畝,有3戶征遷戶共839平方米的面積牽涉到十幾年的歷史遺留問題,鎮里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完成征遷; 高鐵片區征地現場,剩余房屋拆遷6.8萬平方米、征地258畝,該鎮用時一個月全部完成拆遷凈地交地,成為全縣七大片區中第一個完成凈地交地的片區; 五里嶺片區僅用兩個月時間啃下十年遺留“硬骨頭”,完成剩余征地74.02畝、房屋拆遷3棟1893平方米,以及果樹741株、墳墓144座; 華峰物流供應鏈(后井山地塊)占地103畝,近十年征地未能突破,今年以來僅用2個月完成征地; 該鎮還全面啟動公園東路征遷,推進湄工校片區、滄溪片區、蔡襄片區開發工作…… “這一兩個月,鎮黨政領導班子和干部一道,不是在項目現場,就是在群眾家里做思想工作。”談及項目攻堅,楓亭鎮鎮長黃龍鋒信心滿滿。 眼下,楓亭鎮上下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做好產業優、城市實、鄉村美、文教興“四篇文章”,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記者了解到,楓亭鎮在做好“城市實”文章的同時,堅持圍繞機械制造、鞋服紡織、化工新材料、食品醫藥“四大產業集群”;聚焦“產業優”文章,全力服務和打造開發區核心區工業平臺、華峰綠色纖維產業園平臺、慈岳工業平臺、五里嶺工業平臺、海安集團產業園平臺“五大工業平臺”。以抓城市建設的理念抓美麗鄉村建設,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進行村莊建設規劃設計,圍繞“鄉村美”文章,全面提升2個鄉村振興試點村建設,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攻堅行動,讓鄉村“顏值”更靚。重振千年古鎮文旅雄風,做好“文教興”文章,持續加大教育投入,開展好校安工程建設和其他教育民生項目,集中精力啟動楓亭中學遷建前期有關工作;弘揚蔡襄廉政文化,深入挖掘薛介民、姚明珠烈士先進事跡,帶動楓亭千年荔枝園、塔斗山萬壽塔、蔡襄廉政教育基地等旅游項目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