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莆田市木蘭溪流域被生態環境部正式命名為全國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這對我縣各級干部群眾來說是極大鼓舞和鞭策,更加堅定了全縣上下進一步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守護碧水清流 木蘭溪是福建省“五江一溪”重要河流之一,發源于我縣西苑鄉仙西村,一路自西北向東注入興化灣,其中仙游境內干流全長64.5公里,流經鯉城、鯉南、榜頭等8個鄉鎮(街道),流域面積達1072平方公里。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治理木蘭溪的重要理念,強而有力地推進木蘭溪全流域綜合治理,實現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的目標,形成了一條永葆生態、彰顯文化的造福人民、宜居活力之溪。 縣水利局局長林慶凡告訴記者,治水興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開展木蘭溪流域系統治理中,我縣從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污水處理運行、河長工作落實等方面入手,持續守護木蘭溪碧水清流。 筑牢景觀之堤 在度尾鎮木蘭溪馬賽山至三會大橋右岸處,挖掘機、工程車輛往返不歇,工程隊正利用當下晴好天氣進行木蘭溪防洪工程仙度段D3-1標工程的基礎開挖和堤壩砌筑工作。該標段工程將新建堤防2733.7米,除建設堤防工程外,沿線共布置水閘2座,排水穿堤管4座,預計2023年10月12日完工。 水利工程建設,一頭保人民,一頭促發展。 木蘭溪防洪生態景觀工程仙游段于2013年正式實施,該工程建設堤線總長102.60公里(含支流),計劃總投資21.1億元,目前已完成防洪生態景觀建設約31公里,完成投資約10.8億元。隨著木蘭溪仙游段的建設,基本上消除了防洪堤不連續、岸線不規則、堤身斷面小、標準低的問題。同時,通過新建及加高加固堤岸,修建水閘等措施,將仙游主城區及重要集鎮區的防洪標準提高到30年一遇,其余河段防洪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有效地保護木蘭溪沿岸居民生命及財產安全,提高木蘭溪的整體抗洪能力。 如今,走在濱水河岸,碧水藍天白鷺翱翔,場景如畫中來。記者了解到,在防洪堤建設的同時,還配套建設了景觀工程,以地域文化展示為主線,將仙游春秋、仙游之歌、仙游狀元榜、廉政廣場及仙游特色文化元素和廉政、傳統文化元素等融入其中,實現“生態、旅游、宜居”的建設目標,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指數,也提升了仙游的文化內涵和對外形象,大幅提高城市整體品位。 實現人水和諧 改善木蘭溪的水環境,實現人水和諧。在推進木蘭溪治理保護過程中,還將木蘭溪防洪生態景觀工程與清淤、截污、筑壩、安全生態水系、中小河流治理、污水處理等工程統籌考慮、分步實施、共同推進。 一子落,滿盤活,經過近年來持之以恒的努力,基本實現了水系暢通、河道整潔,有效地改善木蘭溪流域的水環境,也讓木蘭溪沿岸成為全縣人民親近自然、休閑娛樂的中心場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而守住青山碧水,就能換來“金山銀山”。 在這片熱土之上,綠色映底蘊,河湖見初心。林慶凡介紹說,接下來,縣水利局將繼續圍繞聚焦木蘭溪綜合治理,深化河湖長制,實施“五水共治”三年行動計劃,鞏固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的木蘭溪樣本;聚焦水利設施建設管理,強化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管理,推進木蘭溪防洪工程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聚焦美麗河湖建設,深化河湖長制,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美麗河湖建設樣本,繪就人水和諧的美麗仙游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