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喜愛 仙作亮相 在中國古典工藝家具的藝苑中,久負盛名的仙作家具宛如一朵奇葩。歷經唐宋元明清的錘煉積淀,漸臻純熟,形成了一套獨具匠心的藝術風格和完整的裝飾手法。其中明朝時期,明式家具憑著“精、巧、簡、雅”四個特點成就了“仙作”傳統家具的巔峰,成為盡顯東方神韻的藝術瑰寶。 中國著名學者、文物鑒賞家王世襄則對“仙作”明式家具的造型總結出了“十六品”,即簡練、淳樸、厚拙、凝重、雄偉、圓渾、沉穆、濃華、文綺、妍秀、勁挺、柔婉、空靈、玲瓏、典雅、清新。正是這“十六品”讓我們看出明式家具極簡之美:或風格雄渾凝重,或線條簡約,或優雅細致……也成為了人們鑒賞明式家具的重要準則。 一塊雕花板,一把雕刻刀,簡簡單單的幾樣道具,在仙作藝人的刻刀下,凝固著眾多文化哲思。掠過那一件件精妙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歷史時光中仙作家具的文化之魅,藝術之美。 仙游自古文風昌盛,宗教氣息濃郁,奇特的風土人情造就了仙作家具的繁榮,經過數千年的推陳出新,仙作家具馳名海內外。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是仙作家具遵循的美學法則。形是工匠們以木為載體,用結構、線條、層次以及圖案表現雕刻形態、形象、形狀、形體;神是指運用精湛的技藝,以形寫神,表現出一種生命的境界,一種形神兼備的意境。 那時工匠,為了做好一套家具通常要駐扎在主人家數月。仙游工匠擅長在家具上雕刻人物、走獸、山水、花鳥等古拙秀雅的雕刻圖花案紋,在一有限的空間里面表現出故事情節生動,山水相連、風光綺麗的廣闊天地。一人一物,一花一草,既有單個造型的簡練概括,又能穿插聯結共融于整個畫面。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人們為了圖個年年有余的喜慶,傳統文化中的紋飾圖案便是一道豐富多彩的風景線。雕花題材的選用與當時人們的身份地位、日常審美能力、使用習慣有關。各種形態的題材,是明式家具最為常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古代藝匠的凝練之作。仙作家具對造型藝術、裝飾風格和色彩上非常考究,藝匠們以雕、鏤、嵌、繪等巧妙的裝飾手法,將豐富多彩的紋飾圖案融于其中。 在仙游,明式家具“總是被模仿”,并不斷被創新。“仙作”作為中國古典工藝家具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制作技藝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名錄。作品先后在北京APEC峰會、米蘭世博會、第24屆冬奧會上精彩亮相,多次被選作國禮助力外交,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