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基地 直播帶貨 豐收 田間木棧道 李耕故居 度尾鎮以藝雕、文旦柚、花卉和電商產業為支撐,以產城融合、線上線下融合、三產融合為重點,緊緊圍繞實施縣委“1299”和城郊型極具特色的現代化城鎮的部署要求,致力打造“四最名片”,即最具驅動力的省級藝雕特色小鎮、最具創新力的省級特色農業大鎮、最具吸引力的全域生態旅游名鎮、最具競爭力的省級數字電商重鎮。 ◆直播帶貨 平臺集聚 度尾鎮現有藝雕生產經營企業2000多家,從業人員4萬多人,是省內規模最大的藝雕小件產品交易集散中心,仙游藝雕小鎮成功列入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如今,該鎮在紅木工藝品營銷模式上創新突破,搭乘時下主流的模式,天貓(仙游)直播基地、抖音電商仙游直播基地、仙游好貨(農特產品)共享直播基地相繼落戶,平臺優勢、產業優勢、人才優勢集聚凸顯,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 走進藝雕智慧產業園的天貓(仙游)直播基地,在聚光燈的映襯下,十余名網紅主播在各自直播間,通過淘寶平臺直播帶貨,現場向全國網友推介紅木工藝品,線上反響熱烈、互動連連,接到不少的訂單。 天貓(仙游)直播基地由全市紅木工藝品電商龍頭企業天縱公司運營,該公司組建了電商團隊,有大型獨立直播間3個、小型直播間12個、主播30余人,全天候在線直播,并經常邀請知名網紅、網絡大咖做客直播間。互動的模式、親民的價格也深受網友青睞,銷量看好。該公司余經理介紹,一場大型直播下來,銷量幾十萬元。特別是今年雙十一當天,在線銷售額突破千萬元,出貨量十余萬件。 位于海峽藝雕旅游城的抖音電商仙游直播基地,最大的亮點是擁有BIC質檢倉儲一體化運營中心,為入駐商戶提供優質電商供應鏈、質檢、物流、倉儲、主播孵化、商戶運營等全方位服務,形成產業高標準化輸出。在這里,有多家鑒定機構開啟鑒定服務,為商家直播中的貨品把關。 “消費者在抖音上下單后,商戶把待售的產品拿到我們運營中心,我們來鑒別、包裝、出貨,同時為產品出具產品備案證,讓消費者購物無憂。”基地負責人介紹說。進駐基地的商家吳先生則表示,直播基地給予的政策流量、完善的一體化平臺供應鏈、強大的綜合運營能力,讓商家看到了更多機會。 與此同時,度尾鎮立足農業特色產業,建成全縣首個仙游好貨(農特產品)共享直播基地。基地探索“電商+直播+創業”發展模式,搭建電商直播技能提升平臺、農產品展銷平臺、交流合作平臺,整合全縣農特產品資源,通過淘寶直播、抖音直播、快手直播等一線平臺向消費者直觀展示仙游好貨,打好全縣農特產品品牌之路。 ◆創意農業 產業興旺 在度尾鎮云水村,滿山遍野的文旦柚郁郁蔥蔥。如今,度尾文旦柚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有序推進。其中,文博館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向四方來賓展示文旦柚的文化內涵、產業特色;智能控溫大棚可人工調節溫度、濕度、光照等,打造文旦柚良種繁育基地;文旦柚觀光園建設人工湖、登山步游道、親水木棧道、亭臺樓閣等,讓游客體驗采摘樂趣,也能夠欣賞田園風光。 文旦柚是莆田四大名果之一,度尾鎮名優農特產品,入列中國三大名柚。該鎮文旦柚種植專業合作社88家,種植面積3萬余畝,年產量3萬余噸,相繼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福建省十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金”字招牌。 該鎮規劃建設度尾文旦柚智慧產業園,推動文旦柚產業集群發展。變“無序賣柚”到“有序售柚”,建設文旦柚品檢中心,實施精細管控,設定官方指定產品,打造統一的品牌,全面打響“度尾文旦柚”品牌知名度;變“單純柚農業”為“柚旅游業”,建設十里蜜柚走廊,引入創意主題和農事體驗,打造文旦柚研學基地,推動“吃、行、游、娛”擴容提質;變“單純銷售”為“精深加工”,積極引進和培育文旦柚精深加工業和銷售企業,將文旦柚新樹、下果等研發成果脯、柚茶、罐頭等產品,推動文旦柚生產、加工、銷售、流通一體化發展。 在度尾鎮洋坂村,集農業、采摘、休閑、科普、旅游為一體的洋坂生態園,展現在游客面前。該村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成立洋坂農業專業合作社,建設200余畝洋坂生態園,種植紅心火龍果、砂糖桔等特色水果,單是紅心火龍果就有2000余株,一年成熟12批,采摘期從3月持續至年底。 該村還在打造網紅鄉村游景點上下功夫。100米綠蔭大道爬滿了炮仗花;田間800余米木棧道裝飾得古色古香,頗具典雅風情;依托古榕樹、古民居等景觀,修建了農民休閑公園、文化廣場;游泳池、燈光籃球場,成了村民休閑健身的好場所。目前,該村規劃建設洋坂創意花卉生態園,總投資1億元,一期規劃用地600畝,含全自動化溫室大棚100畝、連棟大棚100畝,種植各類花卉等。 ◆全域旅游 生態宜居 度尾鎮自古人杰地靈,是南宋兵部侍郎陳讜、明代尚書鄭紀、清代“八閩雕刻鼻祖”郭懷,以及國畫大師李耕的故里。境內名勝古跡眾多,古剎寧國寺、礪山南潮宮、帽山仙湖洞、度峰礪巴寨、東峰東山寺、潭邊雙桂巖、埔尾岱尖寺等名聞遐邇。該鎮依托資源優勢,堅持傳承與開發并重,大力發展全域旅游。 修繕一新的李耕故居,引得觀者如潮。李耕故居占地3000余平方米,房屋45間,坐北朝南,有上百年的歷史。采用結合傳統的木雕、磚雕、石雕工藝進行修繕,按照原樣“修舊如舊”,如廳堂房梁、門窗欞格、扇門等處,無不精工細鏤。修繕后的故居,以圖片展覽的形式,再現李耕生平事跡,復原李耕畫室,以此展示李耕畫派的璀璨藝術。李耕故居廣場前,建成了百畝花卉園,30余種進口月季花競相開放,為藝術氣息濃厚的李耕故居增添了浪漫色彩。 礪山村作為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果蔬生態園。總投資1000萬元,規劃建設百畝特色果蔬生態園,包含百香果、文旦柚、綠皮甘蔗、臺灣甜球以及各類特色蔬菜等。該村還構建“一心兩廊三區”布局,“一心”是郭懷文化中心,打造以南潮宮為起點,郭懷故居為終點的系列體驗館,宣揚石雕藝術和回族文化;“兩廊”是村莊交通走廊和生態景觀走廊;“三區”,分別為古民居文化區(打造以回族文化為代表的旅游產業);林地雕塑文化區(體驗生態林地,感受石雕藝術);生態農業觀光區。 度尾鎮以入選福建省“全域生態旅游小鎮”為契機,全力推進大帽山生態風景區爭創“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引進德林福慧慈善基金會,規劃恢復重建寧國寺,打造千年古剎康養靜修圣地;加快推進郭懷石雕文化、鄭紀廉政文化保護開發,規劃建設鄭紀文化園、郭懷文化園;依托圣山村沉香、花卉、閑置古宅、水庫、萬畝良田等資源,修繕古宅民宿,集中從田間到餐桌的特色美食,打造一個家宴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