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機械 巨石新能源 海安橡膠 塞隆科技 紫晶科技 抖音電商直播基地 中國香博園 福硅國際半導體生產項目 石谷解美景 自來水廠擴建 鐘山鎮朗橋村高標準農田中稻俯瞰圖。 張杰山 攝 核心提示 2022年,仙游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以縣委“1299”為工作總抓手,著力戰疫情、穩經濟、促就業、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較好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 剛剛過去的一年,初步預計,仙游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9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55.2億元,增長7.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0億元,增長11.2%;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47.26億元,增長9.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7億元,增長11.2%;實際利用外資2500萬美元;外貿出口總額36億元,增長4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億元,增長10.6%;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7.2億元,增長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00元,增長8.5%。 盤點2022 >>>抓產業、調結構,動能轉換不斷提速 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1:49.1:46.8。落實高質量納統工作要求,“三轉一市”“四換四名”“四個一批”工程有效推進,新增“個轉企”2696家、“下轉上”92家。市場主體總量達19.73萬戶、新增4.5萬戶,總量、增量均居全市第一。實施技改項目29個、完成投資20億元。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17個。處置批而未供土地1499畝,盤活閑置廠房10萬平方米、低效用地100畝。出臺69條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兌現惠企資金1.9億元,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7.4億元。新增縣級“白名單”企業375家,獲得紓困貸4.7億元、技改貸1.7億元。 >>>抓項目、促攻堅,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項目建設全力推進,省市縣重點項目均超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累計開竣工項目89個,第三季度項目工作正向激勵綜合考評位居全省第八并獲得項目前期工作獎勵。招商引資成效明顯,新增對接產業項目111個、總投資1486億元,實現簽約項目38個、總投資489.8億元,前三季度項目簽約數和投資額均居全市第一。 >>>抓品質、拓功能,城鄉面貌不斷改觀 實施城市品質提升項目130個、完成投資60億元,綜合排名位居全市第一,獲評省級城鄉建設品質提升綜合績效優異縣,仙糖綠色社區樣板工程考評居全省第一。18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開工率和改造進度均居全市第一,榮獲省級單項工作績效優異縣。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形成初步成果,完成“三區三線”劃定、中心城區總體概念性城市設計、59個村莊規劃編制。165個城建項目有序推進。 >>>抓改革、破難題,創新活力不斷迸發 積極探索創新,全力突破一批瓶頸約束,打造一批仙游模式。推行村(居)集體出資成立公司代建小規模工程建設新模式,4個試點鄉鎮78個村實現村財增收317萬元。率先出臺“五回一新”政策,30個村回鄉資本注冊企業32家、新增納稅2100萬元。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全面推進,在全市率先開展“一支隊伍管執法”工作。“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項占比分別達75.68%、98.99%。 >>>抓源頭、嚴治理,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木蘭溪源頭獲評全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遺產”。榮獲“莆田市河長制教育基地”。在全市率先建成縣級林長制指揮調度中心。空氣質量達標率達到99.7%。河長制深入推進,重點河流考核斷面水質均100%達標。 >>>抓民生、增福祉,群眾生活不斷改善 43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投資24.37億元。民生相關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1%。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新實施棚戶區改造5431套,安置房竣工38.9萬平方米,榮獲省級單項工作評價績效優異縣。城鎮登記失業率3%以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實現雙提升。 >>>抓統籌、兜底線,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教育強縣建設不斷推進,21個教育類項目完成投資8600萬元,建成小學、幼兒園項目8個,新增學位1940個。仙游一中創成全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福建師范大學仙游附屬學校簽約落地。仙游電大工作站升格為仙游開放大學。 >>>抓作風、提效能,政府建設不斷加強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有效落實。堅決服從縣委領導,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63件、政協委員提案163件,答復率均為100%。12345平臺受理群眾訴求42079件,網評滿意率99.31%。修訂完善政府工作規則,公開政務信息5507件,政府運行更加規范高效。深入開展“三提三效”行動和“能力作風建設”三年行動。 展望2023 2023年,仙游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665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3億元,增長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4億元,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0.76億元,增長7.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83億元,增長3.8%;實際利用外資2750萬美元,增長10%;外貿出口總額38.16億元,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4.2億元,增長9%;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0.7億元,增長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50元,增長8.5%;完成節能減排降碳任務。 更強合力擴大有效投資 強化項目攻堅。全年策劃生成省市縣重點項目340個,總投資1910.1億元,年計劃投資221.3億元。圍繞“項目工作正向激勵”考評保持全市前列、力爭進入全省前十目標,重點突破用林、用地、資金等關鍵要素制約,全年開竣工項目100個。 強化招商引資。強化鏈式招商思維,繪制產業鏈招商圖譜,精準引進一批“頭部”企業和創新型、強鏈型、補鏈型項目。依托“6·18”“9·8”等平臺,發揮異地商會、招商顧問和產業龍頭作用,瞄準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福廈泉等重點區域,緊盯央企、行業領軍企業、“鏈主”型企業和實力仙商企業,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力爭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0個、30億元以上項目3個,計劃總投資超600億元。 強化設施建設。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推進一批支撐性重大工程項目。推進福龍鐵路仙游設站,加快甬莞高速榜頭互通及連接線工程、仙菜線、仙德公路前期工作,動工建設木蘭大道大濟溪口至度尾石牌兜段、縱三線游洋梧椿至鎮區段,建成縱三線沽山至梧椿段。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 更高質量推進產業升級 增強工業經濟支撐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緊扣九大產業高質量發展,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以“三轉一市”“四換四名”“四個一批”為抓手,加快產業擴鏈成群。 增強第三產業競爭力。推進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加大創新型、龍頭型企業的培育和招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端化、專業化。發展壯大現代物流產業,完善城鄉冷鏈物流設施。深化“優勢產業+平臺”發展模式,做大物泊科技、智慧U站等平臺。 增強現代農業驅動力。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全面落實“田長制”,推進拋荒地整治利用,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建設高標準農田5000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0.7萬畝以上,切實端牢仙游人民的“飯碗”。 更大力度提升城市能級 提升城市品質。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大力實施“東拓南進北聯西優中修”城市發展戰略,拓展城市空間,完善配套功能,提升內涵品質。強化山水格局、風貌分區、景觀廊道、建筑立面等整體管控,完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城市更新專項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鋪展“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美好畫卷。 建設特色城鎮。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公共服務、環境衛生、市政公用等設施提級擴能,積極打造功能互補、協同發展、各美其美的特色小城鎮,帶動農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鎮化。 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圍繞鄉村類別、功能定位、發展方向,盤活資源資產,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突出“一鎮一業”,打造一批鄉村振興產業樣板鄉鎮。 更可持續推動綠色發展 系統推進環境治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治理木蘭溪重要理念,全面落實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要求,系統推進木蘭溪綜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抓好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化大氣污染防治,確保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不低于99%。實施木蘭溪流域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續建木蘭溪防洪景觀工程仙度段。 提升低碳發展水平。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統籌做好“雙控”“雙碳”工作,嚴守“三線一單”,加快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大力發展全域旅游。以“四提升、四打造”為抓手,營造仙境、仙水、仙谷、仙山“四仙”圣境,編制北部山區國際度假區總體規劃,一體打造清新福建旅游新名片、國際山地旅游度假目的地、周邊城市群的“云上花園”。 更深層次擴大改革開放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加快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完成基層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行政執法權限和力量向基層延伸和下沉。加快管委會整合,籌建仙北旅游開發區管委會。 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加快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國家經貿合作,支持企業發展海外倉,推進數字產業園開工建設,引導仙貨品牌開拓國際市場,新增外貿自營出口權企業15家以上,力爭引育10家跨境電商企業。 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縣城。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引導重點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建設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科研工作站。 更有擔當增進民生福祉 讓為民實事更暖心。計劃投資23.12億元實施12項42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全民健身中心,新建城鄉福道4公里。實施17個老舊小區改造。推進榜頭市場改造升級。深入實施鯉城、鯉南安居項目。擴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動工建設棚戶區改造3021套。 讓社會保障更貼心。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深入實施“四大群體”增收計劃,鼓勵勤勞致富,幫助更多低收入群眾邁進中等收入門檻,優化分配結構,新增城鎮就業2400人以上。深化勞動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實施全民參保計劃。 讓健康仙游更放心。推進重大傳染病綜合防控,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強化醫療救治能力,筑牢免疫屏障,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深化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竣工縣總醫院遷建項目,動工2個衛生院遷建項目。 更加全面發展社會事業 推進教育強縣。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實施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新改擴建幼兒園、小學、中職項目9個,建設校舍面積34.8萬平方米,新增學位8710個。創建省級“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16所。 繁榮文體事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啟動縣檔案館二次裝修,推動縣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投用。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提升工程和莆仙戲高質量發展行動。 維護社會和諧。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有效防范和化解各領域風險。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深入實施“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