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經過嚴格審核,公布了第五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我縣名列其中,為福建省上榜的四縣(區)之一。 近年來,我縣加強對節水工作的領導,深入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嚴格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大力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強化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扎實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節約用水取得明顯成效。據統計,2022年,完成全縣81個取用水單位的用水計劃和定額下達工作;完成地下水5萬立方米和地表水50萬立方米以上的28個取用水單位用水計量設備安裝基礎工作;完成25個農村飲用水水源地取水口、32個農飲取用水單位整治及44家鰻魚水產養殖場的排查任務。全年用水總量控制在3.2億立方米,萬元GDP、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52立方米/萬元、18立方米/萬元,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至0.564。 ◆節水優先明確責任 建立建全節水型社會管理體系,完善節水政策。通過制度建設規范用水行為。全面實行區域用水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加強對有限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調配,強化取水許可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全面推進計劃用水,加強用水計量與監督管理。穩步推進水價改革,建設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 同時,建立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的經濟結構體系。落實節約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逐步建立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國民經濟體系。建立自律式發展的節水機制,在產業布局和城鄉發展中充分考慮水資源條件;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減少污、廢水的排放,降低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過度消耗和對水環境與生態的破壞。 ◆改進技術高效用水 完善水資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術體系。加大對現有水資源利用設施的配套與節水改造,推廣使用高效用水設施和技術,完善水資源高效利用工程技術體系,逐步建立設施設備、配套完善、調控自如、配置合理、利用高效的水資源安全保障體系,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通過采取調整用水結構,促進水資源配置結構日趨合理,逐步控制地下水開采。 ◆凝聚合力宣傳發動 通過節水載體創建,申報、審核通過一批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單位及節水型居民小區,并通過典型宣傳,逐步帶動全區內所有企業、單位及居民小區投身節水工作中。同時,通過多種渠道及方式,大力宣傳節約用水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普及節約用水的科學知識,提高群眾對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認識,形成人人支持節水,人人節約用水,人人關心節水的良好風氣,并結合每一年的“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廣泛宣傳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意義,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凝聚全社會力量,共建節水型社會。 節水永遠在路上。下一步,我縣將繼續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持續推進“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水共治,持續鞏固提升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成果,為“加快融合發展,打造美麗仙游”打下堅實的水利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