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峰枇杷公園提升鄉村品質內涵。 四黃鄉村記憶博物館展示扎染工藝。 仙游縣書峰鄉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部署,強化黨建引領,推動枇杷、青黛兩大特色產業升級,促進三產融合發展,打造“五福”鄉村振興品牌。 春風拂面,書峰鄉漫山遍野飄溢著淡淡的枇杷清香,本地枇杷進入成熟期,預計本月底至下月初可上市。 地處仙游縣西北部的書峰鄉素有“枇杷之鄉”的美譽,枇杷不僅是當地群眾賴以生存的經濟果,也寄托著濃濃的鄉愁。書峰鄉黨委政府明確“郊野書峰”發展定位,主動融入北部山區旅游示范帶,突出特色產業優勢,三產融合,孵化出以福果、福禮、福技、福憶、福地為主題的“五福”鄉村振興品牌。 黨建引領賦能“五福” 書峰鄉黨委書記張杰介紹,“五福”臨門中的“福果”聚焦品牌維護,提升種植技術、改善枇杷品種、延長枇杷果期,實現枇杷價格連年攀升。書峰鄉發揮黨員模范作用,帶動村民精細種植,在育好原有品種的基礎上,增加枇杷新品種,推行無農害管理,種出品質果、放心果和致富果。 “福禮”聚焦枇杷、青黛產業鏈拓展和延伸,進一步打響“書峰枇杷水果之鄉”“書峰青黛中藥之鄉”品牌知名度,讓游客“有的看、留得下、待得住、帶得走、想再來”,優化旅游體驗感。黨組織牽頭聯絡在外鄉賢、企業開展枇杷、青黛等深加工產品的研發,圍繞枇杷膏、枇杷餅、枇杷棒棒糖、枇杷罐頭以及青黛手工皂等枇杷青黛深加工產品制定規范化標準細則,打造書峰枇杷青黛伴手禮產品。 “福技”聚焦青黛打藍、印染技藝等,豐富產業文化內涵,與旅游、研學相結合,實現技藝推廣與經濟收入雙豐收。由黨小組帶頭,定期邀請專家、農戶就青黛種植技術、打藍工藝進行研究實驗,提升書峰打藍制藍技藝。 “福憶”深入挖掘鄉愁記憶,傳承紅色文化,憶苦思甜,充分展現書峰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勇敢,也教育年輕一代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由黨支部牽頭,結合紅色黨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以及非遺文化等元素,改造提升了書峰大類戰斗遺址、四黃鄉村記憶體驗館、李秀珠故居以及知青文化園等。深入挖掘各景點歷史文化底蘊,引進第三方公司運營。結合書峰“二日游”目標和“宿營、研學”兩大旅游特色,打造鄉村旅游發展樣板,使書峰全域游成為游客的美好回憶。 “福地”聚焦宜居宜業最美鄉村建設,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穩步提升書峰枇杷、青黛產業的品牌效應;有序推動鄉村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和生態宜居工程;有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高地,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有效帶動人才回歸、項目回牽、資金回流,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張杰表示,該鄉將進一步以“兩大產業支撐、三產融合發展以及四項行動”為抓手,催生“五福”成效持續提升,奮力建設鄉村振興示范鄉鎮。 提質兩大特色產業 “枇杷不僅酸甜可口,而且還有清熱解暑、潤肺止咳的功效……” 2月1日,在“深學篤行二十大、黨群聯建促振興”公益助農暨枇杷預售活動上,書峰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李雙忠為本鄉特色名果代言。 當天預售活動現場,18家單位現場認購書峰枇杷,其中早鐘6號枇杷禮盒裝共認購5500盒,貴妃白枇杷禮盒裝共認購2000盒。 書峰鄉有枇杷園1333.33公頃,種植早鐘6號、長虹3號、解放鐘、貴妃白等枇杷品種。該鄉聘請鄉賢、中國園藝協會枇杷分會原會長林順權教授,莆田學院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原院長、枇杷分會副會長吳錦程及其團隊作為產業顧問。通過改良現有長虹、解放鐘等品種,引進早佳5號等優良品種,延長書峰枇杷成熟果期。 為讓枇杷在市場銷售中搶占先機,書峰鄉發展“枇杷現代科學種植”技術。由村集體打造,企業運營,規劃建設250公頃枇杷現代產業園,園內建設高品質枇杷種植示范區,枇杷優質苗穗基地、觀光采摘基地,配套水肥一體化噴灌、山地軌道運輸工具等設備,還搭建1200平方米的溫室大棚,能實時監控枇杷生長狀況。 目前,有3家企業認購3片枇杷林,共約1000棵枇杷樹。書峰村黨支部書記黃宗建介紹,過去認養枇杷通常是“按棵認養”,如今打破傳統模式,實行“企業參與,共同管理”新方式,推出“枇杷樹成片認養活動”,企業可將認養的枇杷林作為產業基地,通過線上體驗生產種植,亦可參與線下種植管理。 該村還通過股經社與企業、枇杷種植專業合作社、枇杷種植戶等合作,統一生產標準、果相標準等,提高果農的經濟收入。同時,引進福建省艾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臺州經銷商等枇杷深加工企業,聯合開發枇杷酥餅、枇杷果醬等系列產品。 前不久,全市首張枇杷葉茶、枇杷花茶的食品生產許可證落戶書峰鄉蘭石村的潤芝昌食品有限公司。 “特色農產品要想打出品牌,爭取市場認可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此次枇杷葉茶、枇杷花茶的食品生產許可證核發將助力當地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鄉村振興。”蘭石村村委會主任李元權說,該村引進這個農副產品加工項目,采用臺灣逢甲大學納米遠紅外線烘焙技術,生產枇杷葉茶、枇杷花茶,延伸蘭石村枇杷產業鏈條。 青黛,俗稱“馬蘭”,既是染料,也是一味傳統中藥材。書峰種植青黛歷史悠久,品質為福建最佳。該鄉不斷探索,走出一條青黛“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管理、品牌化經營、產業化融通”的發展之路。 為激活青黛產業發展活力,書峰鄉結合旅游、研學,充分展示青黛傳統提煉及扎染文化,把農文旅作為產業振興的新引擎。提升四黃新村“曬藍”景觀工程,通過鄉賢回歸、資金回流,建設青黛產業園,邀請專家團隊入駐,對青黛種植、輪作、初加工等技藝進行研究,為全鄉青黛高質量種植、加工樹立標桿和參考。 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當前,書峰鄉以旅游、研學為動力,二產深加工產品豐富三產內涵,助推一產轉型升級,形成三產融合模式。 書峰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該鄉打造“享趣、研學”兩大旅游特色。以享趣自然藝術營地為旅游龍頭,整合各村景點資源,叫響“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名貴蘭石、傳奇百松、休閑錦峰、風情鯉嶺、生態書峰、經典四黃”的“一村一品”全域旅游新格局。目前,已聘請專家團隊對全鄉6個村進行鄉村聯編,用好各村歷史文化資源,建立大學生產學研用融合基地,助力鄉村振興。 挖掘自然資源和人文底蘊,推出“書峰二十四景”旅游精品路線。引進峰上研學專業研學團隊,開發“傳承遺產”“開心田園”“快樂染屋”“難忘鄉愁”“多姿舞臺”等研學勞動創意課程,年均帶動2萬人次的學生、游客參與體驗。 旅游火了、研學旺了,帶動二產深加工發展,打開了伴手禮銷路。該鄉深挖青黛印染文化內涵,打造印染展示館,推廣印染DIY產品,豐富“吃住玩娛購”內容。 市非遺青黛扎染傳承人黃碧紅,曾榮獲國家級“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榮譽稱號。她成立書峰黛鄉印染工作室,開通抖音直播間,大力宣傳青黛文化、展現扎染非遺魅力,直播間高峰期在線人數達1萬余人。 進農戶、去田間、住農宿、帶農貨,提振農戶發展信心,做強鄉村產業集群,推動一產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書峰鄉不斷積聚鄉村振興發展新勢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