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圖 “絲翎檀雕”木雕技法由中國傳統工藝大師邵湘文先生首先發現,并進行研究、命名、總結、提升和推廣。該技法自2009年推出后,為我縣的工匠們開辟出一個個全新的雕刻藝術創作方向,他們通過不斷借鑒創新,創作出許多精美作品。 ●刀尖上的工筆畫 所謂“絲翎檀雕”,就是指以紫檀、黃檀等適宜雕刻的名貴木材為載體,以雕刀、鐵筆作畫,通過淺浮雕的形式創造性地將工筆圖畫立體地呈現在木質表面的一種新型木雕手法。 記者采訪了解到,借由這種木雕手法,其所雕刻出來的形象便不再是某種單一紋飾,而是一幅幅工致寫實的完整圖畫。它有別于單純的浮雕、透雕、圓雕等傳統雕刻,就工筆畫而言,它轉變了傳統的宣紙載體,而以刀代筆,成功地應用木雕進行工筆畫的再創造;就木雕來說,為木雕這一傳統民間工藝注入了新的活力。 絲翎檀雕非常考究技術的雕刻。據介紹,單單是人工的成本就是普通雕刻的3倍,而且它所花費的時間也比其它雕刻多。另外,絲翎檀雕類似羽毛部分的雕刻須一刀完成,所以雕刻師傅的功底,和配備的雕刻工具,都成為影響作品效果和質感的重要因素。 絲翎檀雕家具帶來的視覺震撼兼有歷史的博大恢弘與藝術的絢麗華美,也提升了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致敬匠心深受青睞 近年來,從事制作絲翎檀雕家具的企業如星星之火,許多“仙作”作品中也出現了身影。 《五牛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也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2021年,三福小葉紫檀鑲黃花梨絲雕《五牛圖》橫屏面世。三福匠人通過借鑒創新,以刀代筆,用流暢的線條勾勒出牛的骨骼轉折,筋肉纏裹,雕工精湛,富有力度,牛頭部與牛身的根根細毛,更是刀刀入微。 《五牛圖》橫屏以紫檀攢大框,其內隔出仔框,內嵌板以絲雕技法仿雕唐韓滉《五牛圖》。環嵌黃花梨板,紋理瑰美,如水潺動,似云舒卷,兼以色如赤金,映襯紫檀之玄沉,金邊鐵面,對比鮮明。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匠人們刻畫出的這五牛姿態不同,或行或立,或俯或昂,或顧或盼,而均筋骨壯健,肌肉豐偉,矯健有力,至于牛毛、牛角、口鼻、眼神之刻畫,均工細入微,傳神生動。如財牛悠然自得地享受著自己的美食;祿牛翹首長鳴,閑庭信步,是祿星的化身;福牛正面直視前方,線條富有力度,有平安、祥和、生活美好之意;禧牛回首舔舌、面露喜慶,象征吉祥喜慶;壽牛身軀穩健,目光炯炯有神,象征安康長壽。 三福工作人員鄭少倩告訴記者,該《五牛圖》面世后,便頗受眾多愛好者的喜愛并收藏。 ●守正創新持續發展 傳統木雕和現代藝術不斷融合,不斷創新融入時代生活,才能使技藝和文化長盛不衰。 鄭少倩介紹說,絲翎檀雕雕刻的家具,既保持了中式傳統家具的風韻,又得以在現代各大家居空間中游刃自如,“工匠師傅將其點綴于柜門、椅背、床頭等處,往往別出心裁,有如畫龍點睛,引人入勝。” 三福集團董事長黃福華認為,要使“仙作”產品在新時代贏得更廣泛的市場認可,就一定要貼近人民生活,走進百姓生活,使之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欣賞。這種“物”與“藝”的融合創新,便能很好地詮釋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彰顯“仙作”文化中的中國智慧,并讓“仙作”技藝在新時代得以更好的延續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