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計劃用一輩子的時間將中國所有的航空母艦、驅逐艦、護衛艦全‘造’出來!”看起來有點木訥的鄭然,2月21日“龍抬頭”之日,見記者來訪,他一語驚人。 今年41歲的鄭然,原名鄭劍,是仙游縣榜頭鎮東橋社區柑樹小組民間雕刻匠,是“刻舟求劍工藝品店”的主人。2000年,他初中輟學后拜師學習“仙作”技藝。從2016年35歲起,購買、訂閱《航空母艦》《中華戰艦》《現代戰艦》《驅逐艦》《護衛艦》《人民海軍艦艇全譜》等10多種書籍,研究現代艦艇裝備結構,并按照圖案制作木件,6年間精雕細琢出8萬多個木頭零件,組裝出“廣州號(168)導彈驅逐艦”工藝精品。 “廣州號(168)導彈驅逐艦滿載排水量7000噸,主尺度:155米、17米、6米,我的這個模型按照1:170比例制作。”鄭然說,“廣州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大型遠洋驅逐艦”計劃中的第一艘實用艦型,利用手中刻刀還原該艦,是他心中多年的夢想。 在鄭然的介紹下,記者仔細端詳這艘“艦艇”。模型長88厘米,寬11厘米,高24厘米,上為黃楊木,下為紫檀木。直升飛機、坦克、主炮和近防炮一應俱全,干擾發射器和雷達的天線細如發絲。在尾部甲板上,停放著一架直升飛機,面積只有火柴盒大小,不足50克,僅指甲蓋大小的駕駛室艙門可以搖動。記者好奇模型上下部顏色不一樣,他解釋,本來全部木頭采用黃楊木,因“吃水”,故艦艇下部采用紫檀木“藝術處理”,更形象。 鄭然的伯父鄭伯福曾經在空軍航空兵某部服役,是中國空軍福州第四屆軍代表,后來轉業到仙游法院工作,現已退休。他經常鼓勵侄子大膽創作,弘揚大國工匠精神,呈現“愛國強軍夢”。 鄭然的女兒鄭晨馨,今年20歲,畢業于仙游職專工藝美術專業,懂得用電腦操作,是父親雕刻“廣州號”的得力助手。她說,父親早年后悔沒穿上軍裝,如今,正用雙手彌補當年的遺憾。處女作“廣州號”的制作成功積累了經驗,接下來,計劃“打造”“遼寧號”航母,預計2025年可以制成。 “我的叔叔和伯父都是軍人,作為‘海軍迷’,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運用‘仙作’技藝,制作更多的軍艦模型,并對外展示,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直觀感受中國海軍的進步和發展,增強民族自豪感。”鄭然說,他將畢一身之力,“打造”一支強大的中國海軍艦隊,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