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亭鎮舊城更新,展現新顏值。 全媒體記者 蔡昊 攝
塔斗山上的天中萬壽塔是楓亭的地標。 全媒體記者 蔡昊 攝 實干爭春,奮楫揚帆。在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中,仙游縣楓亭鎮創新探索“143”工作思路,即一條“福”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升的主線;實施“產業優、城市實、鄉村美、文教興”四項重點工作;夯實“組織建設要強、民生服務要細、發展安全要穩”三大基礎,高規格建設現代化濱海新城。 三月,草木蔓發。登臨楓亭地標塔斗山,極目遠眺,高樓林立,良疇毗連,動車飛馳而過。享有沿海“商埠之都”美譽、坐擁莆田市南大門的楓亭,鋪展壯美山海畫卷。 作為仙游縣唯一臨海的鄉鎮,楓亭鎮正以縣域副中心為定位,建設濱海新城。仙游縣委書記吳文恩在楓亭鎮調研時強調,要按照發展城市的理念加快片區改造、城市設計和舊城更新,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區域綜合服務中心發展空間,打造環湄洲灣區域的產業新城。 “福”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 夜幕降臨,溪南村楓園路新安裝的248盞太陽能路燈點亮了鄉村的夜晚,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 “以前一到晚上,路上就黑漆漆,我不敢一個人回家,都是家人來接我。”村民唐秀霞在楓亭鎮上班,經常深夜11時許才下班。現在村道有了路燈,夜班回家再也不怕了。 “4.7公里的亮化工程是在海安村幫扶下建成的。”溪南村黨支部書記陳義華介紹,楓園路是楓亭鎮至溪南村的必經之路,在鎮里“山海協作”計劃的推動下,海安村投入幫扶資金100萬元支持楓園路實施亮化工程,方便了群眾夜間出行。 記者了解到,楓亭鎮落實“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積極探索“山海協作”,引導“靠海村”幫扶“靠山村”,開啟“強村帶弱村”發展模式,以此帶黨建、帶產業、帶項目、帶治理。 海安村是楓亭鎮基層組織強、村集體經濟好、社會治理優的先進村。楓亭鎮明確海安村幫帶地處偏僻、集體經濟薄弱、產業發展較差的溪南村,開展結對共建活動,黨建互動、優勢互補、項目共享,共同提升村級黨組織戰斗力、凝聚力。 圍繞實施“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楓亭鎮深入挖掘“福”文化,打造“福”黨建特色品牌,創新一系列治理理念與舉措,為群眾謀福祉,惠享幸福。 以“福”進萬家為切入點,做到“上情下達”。把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到村到戶,特別聚焦鄉村振興、綜合治理、信訪維穩、生態環保、兩違整治、安全生產等6大重點。 以戶“福文化角”、單元“近鄰服務點”、網格“黨建+”鄰里中心、村居綜合治理中心、鎮綜合指揮中心等為載體,做到“下情上報”,把每個村居、每個網格、每個單元打造成為發現問題隱患、傾聽群眾呼聲、服務人民群眾的前沿陣地。 “福”網格、“福”陣地、“福”平臺、“福”隊伍、“福”機制、“福”保障、“福”體系,越來越多的“福”地在楓亭鎮涌現,與人居環境相結合,與盤活閑置資源相結合,與群眾性活動相結合,讓群眾“福”氣滿滿。 實施“四項工作”提速新城建設 連日來,地處楓亭鎮的仙游縣經濟開發區內,和拓(仙游)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工地一片忙碌,運輸車、挖掘機來回穿梭,工人們忙碌作業,現場機械聲不絕于耳。 和拓(仙游)新材料產業園是省重點項目,總投資50億元,主要進行新能源汽車拆解及鋰電池梯次回收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制造。 新材料是未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和先導,加快布局新材料項目和自主品牌企業,事關仙游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大局。眼下,楓亭鎮全力保障,加快和拓(仙游)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建設,爭取早完工早投產。 這是楓亭鎮突出“產業優”的一道縮影。該鎮加快項目建設,聚焦機械制造、鞋服紡織、食品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群,依托開發區核心區工業平臺、華峰綠色纖維產業園平臺、慈岳工業平臺、五里嶺工業平臺、天海新能源產業園、李寧研發中心等工業平臺,盤活土地資源,謀劃和加快推進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實現產業集群輻射山海、縱貫全域。 楓亭鎮分管項目的副鎮長蘭金龍介紹,今年全鎮重點推進李寧研發中心、和拓新材料產業園、華峰綠色纖維產業園二期項目建設;重點突破海安高端裝備產業園、天海非油品產業園、生物質石墨烯內暖烯海綿加工項目落地。 楓亭鎮是北宋名臣、書法家蔡襄的故里,蔡襄文化是一張亮麗的名片。眼下,仙游縣全方位挖掘、整合資源,規劃設計蔡襄片區,展現地方文化價值、商業價值、教育價值和社會價值,形成一個以歷史名人為中心的研學旅游生態圈。 推進蔡襄片區建設,提升城建水平,是楓亭鎮突出“城市實”的一項舉措。 今后3年,將主要推進動車站南片區、蔡襄片區、湄工校片區、滄溪片區建設;今年內計劃建完公園東路、錦山路、慈岳中路等道路建設,全方位提升城鎮路網密度;進一步完善全鎮供水主干管建設,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帶動濱海新城大發展、大融合、大跨越。 城鎮日新月異,鄉村越發美麗。楓亭鎮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進行村莊規劃設計,突出鄉村美,建成20座美麗鄉村庭院、10處美麗鄉村微景觀、6個美麗鄉村小公園、1個美麗鄉村小廣場、3片美麗田園、1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等,扮靚村莊顏值。同時,引導各村搭乘“數字快車”,因地制宜打造農民數據、農地數據、農物數據、農事數據等數字鄉村平臺。 千年古鎮楓亭,重教興學,曾孕育過陳洪進、蔡襄、林亨、薛奕、肖妃、陳遷、林蘭友、林肇祺等歷史名人。該鎮突出“文教興”,重振古鎮雄風。眼下,楓亭中學遷建工程已完成地塊平整,將建教學樓、宿舍樓、體藝館等,成為一所高質量中學。同時,做好楓亭文化大文章,在塔斗山建設大宋文化展館,在蘭友學士打造花漾街區。深度挖掘薛介民姚明珠英烈伉儷事跡等紅色文化資源,培育楓亭特色的文化體系,提升文化軟實力。 三大基礎保障增進民生福祉 3月14日,楓亭鎮開展“干部交流學,爭當優等生”學習研討會。現場,楓亭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范建斌和楓亭鎮綜治(網格)中心信息員蔡白分別圍繞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省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等,向全鎮干部、職工、24個村(社區)主干講解,分享個人工作心得。 仙游縣委常委、鎮黨委書記張志東表示,每周一次的干部研討會,進行工作心得體會分享,既達到理論深度,又能實踐操作。 組織建設要強、民生服務要細、發展安全要穩。該鎮因地制宜,建設基層組織,依托“福平臺”圍繞“鄰里黨建”“我們的節日”等主題,舉行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提升村民對基層治理的參與度。 鎮里多方籌措資金1200萬元持續完善民生設施。新建楓亭中心幼兒園并交付使用,推動完成海濱小學校安工程并配備全市第一家可以躺睡的課桌椅,完成海安、斗北、山頭、東宅4所小學操場塑化改造和楓江中學提升改造,推動解決溪北小學、楓亭中學校舍工程歷史遺留問題等;完成溪南敬老院建設,建成農村幸福院8家…… 匯聚發展合力、激發創造活力、增添奮進動力。今年楓亭鎮將集中攻堅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各領域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等重點工作,筑牢社會治安防線,提升綜治“三率”水平,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保持昂揚向上的狀態,推動發展穩中有進、增強爭效。 湄洲灣畔,千年古鎮踔厲奮發,一座現代化濱海新城冉冉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