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僑狀元文化主題公園頗具人文特色。 菜溪鄉供圖 菜溪鄉遠近聞名的“心動石”景觀。 林開地 攝 奮進實干,奮楫揚帆。在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中,仙游縣菜溪鄉圍繞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這“一條主線”,積極踐行“兩山理論”,做足文旅康養、鄉村振興、特色產業“三篇文章”,突出春夏秋冬旅游“四季皆宜”,充分發揮交通區位、生態資源、自然景觀、人文底蘊、紅色基因、地理氣候“六大優勢”,加快打造文化康養旅游名鎮步伐。 4月中旬,菜溪鄉菜溪畔,新落成的鄭僑狀元文化主題園掩映在青山綠水間。該公園占地1萬余平方米,集生態旅游、文化科普、健康休閑、祈福許愿于一體,為當地增添一道亮麗新景。 鄭僑狀元文化園是菜溪鄉今年規劃建設的“三園”項目之一。地處山區的菜溪鄉,平均海拔354米,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山清水秀、宜居宜游,成為仙游北部旅游的高地。 菜溪鄉黨委書記蔡俊賓介紹,今年該鄉重點布局“12345”項目,把菜溪建設成仙游北部山區生態全域旅游服務中心、文化康養旅游名鎮、周邊城市“后花園”。“1”即一心,規劃仙游全域旅游服務中心;“2”即二湖,提升頂南湖、新建狀元湖;“3”即三園,建設竹香康旅文化產業園、鄭僑狀元文化園、千畝特色農業觀光園;“4”即四基地,打造新航程研學基地、中儲糧谷物樂園“黨建+鄉村振興”示范基地、萬畝油茶品質提升基地、閩中游擊縱隊紅色教育基地。“5”即五片區,改造提升溪邊過埔片區、象星前溪片區、山尾片區、張莊片區及菜溪旅游新村片區。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菜溪鄉走出一條紅色綠色同步、文旅康養并進、產業特色鮮明、鄉村全面振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向綠而行謀發展 四月,鶯飛草長,菜溪微波蕩漾,沿岸一棵棵新植的櫻花樹生機盎然。菜溪鄉干部介紹,待到開花時,溪邊就多了一條賞花大道,游客可徜徉其間,欣賞繽紛花色。 菜溪鄉因境內菜溪巖風景區而得名。全鄉森林覆蓋率高達85%,是個天然大氧吧。該鄉走好綠色發展之路,拓展“兩山理論”的轉化路徑,堅持保護與開發并舉,做好山水文章,做強綠色生態經濟。 以“水”為媒,改造提升菜溪流域自然生態環境,打造“狀元溪”濱水鄉村景觀,構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加快建設菜溪水生態公園,為群眾提供多元的休閑活動場地,實現人水和諧共生。以良好的生態吸引客流,促進文旅產業發展。 以“山”為介,圍繞象星紅豆杉和菜溪油茶老樹特有的生長特性及藥用價值,建設千畝紅豆杉森林公園和油茶觀光園,打造生態景區公園,為游客提供生態觀光、登高攬勝、科普研學勝地。 整合旅游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提升風貌品質、美化村鎮景觀,菜溪鄉努力讓生態經濟結出累累碩果,繪就獨特菜溪“山水名片”。 眼下,菜溪鄉仙北第一門戶風貌及景觀提升工程進入規劃設計,預計9月部分工程項目動工。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0億元,建成后將成為高速出口仙北“第一門戶”。同時,全面提升菜溪基礎設施,改善集鎮風貌品質,配套旅游服務設施。 此外,總投資5億元的菜溪巖景區旅游綜合服務中心也已委托設計規劃。將建設菜溪民俗文化村,新建狀元湖和景區入口廣場3大項目。加強菜溪巖景區附近旅游資源整合,通過合理布局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完善配套旅游服務,優化發展旅游環境。 以紅為魂促振興 南宋名臣鄭僑,被譽為“三朝元老,兩代帝師”。他是仙游歷史上第一位文狀元,出生于菜溪鄉菜溪村。 作為鄭僑故里,菜溪鄉結合當地交通區位和生態景觀優勢,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的鄭僑狀元文化主題公園,助推鄉村振興。該公園以鄭僑的狀元之路和人生經歷為線索,開辟開莆來學—書堂求學—擊鼓鳴志—許愿祈福—登科折桂—衣錦還鄉等多個主題節點,展示鄭僑生平事跡。公園還設計狀元帽、草堂書屋、求知廣場、名人名言警示墻等多個互動打卡設施。 建設期間,菜溪鄉將公園與周邊菜溪巖、菜溪流域景觀帶、鄭僑故居、菜溪廊橋、千年古樟樹群等景點連片開發,串點成線,打造鄉村一日游精品線路。并建設狀元溪景觀、親水木棧道、夜景亮化、提升步游道綠化、狀元主題民宿等工程,完善配套設施。 菜溪鄉溪邊村是紅色基地。在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共閩中特委機關駐地。今年以來,菜溪鄉利用紅色基地助力第三產業壯大、推動傳統古民居轉型升級、完善產業結構、實施文旅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富民惠民樂民的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發展“菜溪道路”。 位于園宅西坪的“蘆花寨”三座厝古民居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約400余年,古村落保存完整。當年黃國璋、蘇華、羅迎祥等革命者在園宅村開展對敵斗爭,園宅村也因此成為革命老區基點村。2011年4月,紅色電影《煙雨俚歌》在此拍攝。 菜溪鄉將把“蘆花寨”三座厝古民居打造成黨史黨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融合閩中革命史館、國防建設教育館、老知青文化館和多媒體影片播映室等功能,對舊址進行修復和提升,完善物件擺設、事跡展陳、廣場建設等,規劃了一條集“生態觀光+紅色研學+黨性教育基地”的紅色旅游精品路線,并連同周邊民宅一同申報傳統古村落。 與此同時,該鄉盤活土地資源,構筑農企一體產業鏈,鼓勵村民發展“庭院經濟”,進一步帶動形成紅色文旅發展新業態,實現村集體和村民收入“雙增收”。 黨建引領出新績 油茶是菜溪鄉特色產業,自宋代開始種植,品種為小龍眼茶,以其“果小、油多、質優、色純、味正”而聞名,素有“東方橄欖油”之稱。 以“黨委統籌、支部引帶、群眾參與、特色發展”為發展思路,菜溪鄉打造萬畝品質油茶基地。當前,該鄉已發展5個油茶合作社,種植農戶達1800多戶。 在象星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立的油茶博物館,不僅展示油茶歷史文化、開展油茶實用技術培訓,還成為黨員和群眾學習教育活動場所。 如今,“黨建+”品牌在菜溪鄉越做越大。比如“黨建+村級供銷合作社”,成立村供銷合作社黨支部,促進村級黨務政務服務和農民生產生活服務一體化,讓農村基層黨組織與農民聯系更加密切。構建“黨建+文旅”模式,融合老區村革命傳統和歷史人物,發揮紅色資源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引擎作用……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該村從返鄉創業能人、大學生中選優村“兩委”,提升村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鄉村振興發展建言獻策。 從偏遠的山區到山水相融的鄉鎮,菜溪鄉如鳳凰涅槃,美麗蝶變,奮力開新局、創實績,爭取打造成為游客向往的“詩和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