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楓髓香制作技藝展示。全媒體記者 林羅曉 攝 “五一”期間,來自南非的肯特在仙游游玩,途經中國香博園時,聞香而入。縷縷清香,裊裊升騰,現場展示的楓髓香制作技藝令他驚嘆。在傳承人陳劍鋒的教導下,肯特制作了一個“非遺里的中國”篆香。 參加了《非遺里的中國(福建篇)》拍攝,陳劍鋒特地制作了節目logo“非遺里的中國”篆香套裝,吸引眾多體驗者。 “中華傳統文化把花道、香道和茶道并稱為三雅道,花道養心、香道靜心、茶道協和。古人喝茶,先點香,去污垢,凝神靜心。”央視《非遺里的中國(福建篇)》中,展示我市楓髓香制作技藝的視頻珍藏在陳劍鋒的手機里。“香氣可以消散,技藝不能失傳。”陳劍鋒說,傳統香制作技藝是國家級非遺,楓髓香制作技藝是傳統香制作技藝的擴展項目,目前被列入省級非遺。 仙游縣香文化產業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與工藝美術產業相伴相成,有厚實的產業基礎、明顯的市場優勢。這股“香”流,以榜頭陳家祖傳的楓髓香尤為獨特。 明初,榜頭陳氏因得南宋末年陳敬所纂的《陳氏香譜》學到制香技藝,代代相傳,成為祖傳絕技。明正統四年(1439),陳升登進士第,累官至行人司司正。其間,因地方暴發瘟疫,陳升遂拿出祖傳《陳氏香譜》與太醫院研制治瘟疫的香方,治愈了一方百姓。自此,陳升名聲大振,楓髓香名揚四海。 楓髓香為樹脂類香料,制香時需要香粉,既要保留香料原味,又要將其研磨成粉,這項技術難題,也是陳氏制香技不外傳的秘方。傳到第八代傳人陳劍鋒時,他將傳統帶竹簽的楓髓香進行改良創新,打造成一款高端的生活、居家、接待、禮品用香,并利用抖音、淘寶等互聯網平臺,把這一脈清香推廣到國內外。2021年10月,楓髓香產品入選2020迪拜世博會中國國家館紀念品商店,是國內唯一入選的香行業品牌。作為省天然香文化協會會長,陳劍鋒助力家鄉仙游建設了全國首個香博園。記者看到,香博園內設“國家香檢仙游業務中心”“全國香產業大數據平臺”“天然香文化博物館”“制香非遺傳習所”“香文化培訓教室”等。現場人員介紹,目前共接待國內外游客、研學團隊、學生超50萬人次。 “我們將這項技藝發展成一個產業,是我市工藝美術產業鏈的重要一員。”陳劍鋒有個夢想——把香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努力將仙游縣打造成“中國天然香之都”,力爭楓髓香制作技藝升級為國家級非遺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