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向專家學者頒發黃羲學術委員會聘書。
與會專家學者對黃羲繪畫藝術發表真知灼見。 仙游縣素有“國畫之鄉”美譽,自古以來人才輩出。縣委縣政府努力打好“仙游畫派”這張牌,鼓勵繪畫藝術家發揚黃羲藝術精神,通過傳承創新,增加高質量文化供給,構筑文藝創作生產新高地,推進文體旅融合發展,打響仙游文化品牌。 5月20日,黃羲與近現代美術研討會暨福建省黃羲博物館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仙游縣舉行,會上成立黃羲藝術教育基金,通過搭建官方平臺,共同推進黃羲藝術研究。 會議期間,仙游縣委書記吳文恩就黃羲博物館及仙游國畫、仙游文化未來發展與省內外專家交流探討,努力打好“仙游畫派”這張牌,構筑文藝創作生產新高地。 “國畫之鄉”仙游人才輩出,林肇祺、李霞、李耕、黃羲作為閩派代表,蜚聲畫壇,被后人稱為“仙游畫派”,其創作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為仙作古典工藝家具發展增添書畫元素,助其綻放光彩。 搭建平臺開展黃羲研究 黃羲的“朋友圈”是半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潘天壽邀他教授人物畫,黃賓虹請他赴故宮鑒定書畫,吳昌碩、王一亭、諸聞韻聯名為他擬定畫例…… 黃羲作為20世紀中國畫領域的一位“老先生”,既是中國美術傳統形塑和活化的產物,也以自己的方式見證傳統的現代性轉化。他把一生奉獻給中國美術教育,耳順之年還踏上三尺講臺,16年間留下300多本講稿。 2015年,黃羲博物館在仙游縣成立,館內陳設黃曦生前用過的書桌、書架、書柜、圖書法帖、筆墨丹青用具與未完成的畫稿。全方位展現其從一介平民之子,歷經人生與藝術道路磨礪,成長為一位著名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的藝術人生。在繪畫廳,展出黃羲各個時期人物、山水、花鳥畫作品及書畫手稿、陶藝、壁畫、文獻、照片等。通過一系列實物和作品,引導人們感受黃羲勤奮創作、治學嚴謹和高尚的品格。 該館成立后開啟巡展之旅,先后赴浙江安吉、紹興等地舉辦大型展覽7場,赴省市縣聯展十多次,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世紀遺珠——黃羲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世紀遺珠——黃羲誕辰120周年研討會論文集》《世紀遺珠——黃羲誕辰120周年展覽圖冊》《黃羲十八描》《黃羲畫語錄》《大家談黃羲》《故宮鑒畫錄》等著作。 黃羲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毛建波教授介紹,黃羲留下大量的教學筆記、畫稿等,成立黃羲學術委員會,有利于建好學術平臺,凝聚學術力量,深入開展黃羲研究。通過李耕、李霞與黃羲的師承關系,深入研究“仙游三杰”,作為近代美術發展的案例。他希望黃羲研究在政府的推進下,能夠“筑巢引鳳”,引進全國專業人才,為仙游縣文化事業作貢獻。 專家研討發表真知灼見 黃羲作為一名優秀的傳統人物畫家,其遠紹唐宋傳統,中承閩籍吳彬、黃慎之風韻,近師人物畫家李耕、李霞,成為“閩派”人物畫傳承脈絡中的中流砥柱。又先后師從吳昌碩、黃賓虹等名師大家,兼擅花鳥、山水、書法,精通畫史、畫論,是一位專業突出、學養全面的藝術家。 在黃羲與近現代美術研討會上,圍繞黃羲創作成就與從藝從教經歷展開研討。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從黃羲堅守傳統的藝術精神和教育理念,以及其人品、畫藝、畫學思想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 “通過黃羲留下的文集,可以看出他對素描的見解十分獨到,這對中國傳統文化是項重要的補充。”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羅禮平從福建美術史的角度,闡述福建畫家的崛起與黃羲個案的意義。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鄭盛龍從時代語境中分析黃羲的價值,認為黃羲在20世紀“西學東漸”背景中依然堅守中國傳統文化,與時俱進,在流變中發展,不僅是一位從傳統邁進現代的中國畫大家,也為后來“浙派人物畫”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福建師范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俞夢彥從繪畫技法角度,闡述了黃羲的藝術價值。認為其人物、花鳥、山水都十分精彩,工筆、兼工帶寫、大寫意技法都非常嫻熟,對當下中國人物寫意畫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授邵彥將黃羲定位為新老浙派的橋梁人物,通過從“浙派”到“閩派”與“新浙派”,對于用筆速度感和筆墨譜系遞進的分析,認為黃羲到浙美任教,使杭州本土中斷的“浙派”傳統得以接續。黃羲像一個倒置的寶塔,向上輻射,托起了整個美術史。如何把黃羲做成一個大題目,深入挖掘他與歷史的內在邏輯是學者應該共同思考的。 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黃葉認為,“仙游畫派”與民間生態的緊密關聯,是黃羲在西方文化與時代思潮中,得以保留閩派特色和堅持傳統的原因之一。 福建省美術館館長邱志軍說,黃羲在教學上的個性與共性,在創作上的傳統與西化,都是近代美術史重要議題。 閩中畫派藝術研究院院長俞宗建認為,黃羲是一個有重大研究意義的人民藝術家,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代名師,是中國古典人物畫的集大成者。 仙游縣美術家協會主席黃玉坤從仙游本土視域出發,從“仙游三杰”一脈相承的壁畫傳統和繪畫風格出發,認為仙游宗教信仰的文化屬性及獨特的地域民俗民風民情,使仙游畫家的創作題材長期堅守于神仙道釋、歷史經典為母題的古典人物畫創作取向,成為黃羲國畫藝術成長與成就的文化背景,值得關注。 黃羲博物館館長黃國培認為,黃羲一生從事繪畫創作和美術教育,就是想展現傳統繪畫的生命力與藝術趣味。 與會專家學者紛紛表示,此次成立學術委員會,不僅是完成一個個案研究,更是為發揚傳統和保留傳統,為了中國畫藝術今后更好地發展。 該委員會成立后,將開放黃羲資料數據中心,通過掃描等方式,全方位地把黃羲的圖像文字資料提供給研究者。 “對于黃羲的研究,也是對美術發展的研究,對中華文化的傳承。”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授毛建波歡迎更多的專業學者投入到黃羲的研究中。 捐資設立藝術研究基金 黃羲育有五男三女,為紀念先輩,傳承黃羲教書育人、為人處世的風范,以及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藝術不懈追求的精神,其后人發揚好家風好家訓,齊心協力辦起黃羲博物館,對外宣傳黃羲國畫藝術。 此次,黃羲長子、長媳捐獻其創業積攢的1000萬元資金,設立黃羲藝術研究基金,把黃羲藝術精神發揚光大,促進中國繪畫藝術發展。 “美術創作也好,學術研究也好,都非一日之功,也非一時之事,讓先賢的精神光芒薪火相傳,任重道遠。”黃羲博物館理事長宮美樂以及副理事長黃金鐘表示。 目前,黃羲后人已累計投資660多萬元,建立黃羲博物館信息數據庫,出資出版《黃羲畫學研究集稿》《黃羲教授十八描》《黃羲畫集》《黃賓虹·黃羲故宮南遷書畫鑒定錄》等書籍。 仙游縣副縣長林宇家表示,將以此次大會為契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繪畫藝術家傳承創新,創作更多兼具思想性、藝術性,群眾喜聞樂見的書畫藝術精品。 墨之韻,在“水墨仙游”的土地上滋養,拂去“世紀遺珠”的灰塵,讓黃羲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