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斗山公園周邊高樓林立商圈崛起 高鐵片區第一個完成凈地交地 攻堅破難,楓秀西路全線通車 蔡襄文化館變陵園為文化公園 基礎教育設施不斷完善,新建楓亭中心幼兒園等 保護耕地,鐵腕整治“兩違” 城鄉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溪南幸福院老人享受免費午餐 近三年來,在仙游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楓亭鎮黨委政府采取快速果斷措施,壓緊壓實責任,堅決打贏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克服“9·10”“3·18”新冠疫情的影響,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踐行省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落實市委“俯下身子抓產業、一心一意謀發展”要求,以縣委“1299”為工作總抓手,緊緊帶領、團結、依靠12萬楓亭人民,匯聚起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濱海新城的磅礴力量,奮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涅槃重生;敢為人先,精準定位。著力“四項工作”,沖刺“百日攻堅”,“六個楓亭”工作成效亮點凸顯,實現全方位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超越,為莆田建市40周年,濃墨重彩譜寫莆田“南大門”新華章。 A 回眸 “六個楓亭”實效凸顯 “活力楓亭”:底盤穩,經濟發展匯聚新動能 2022年完成主要指標:財政收入完成6.2333億元,同比增長22.25%,居全縣第二名;農業全年耕種33413畝,同比增長19.33%,居全縣第四名;規模以上企業產值完成40.48億元,同比增長18.4%,居全縣第四名;固定資產投資6.8071億元,同比增長15%,居全縣第五名;限上商貿業完成64.08億元,同比增長93.65%,全縣排名第一名。“三轉一市”取得突破,工業企業小升規3家;商貿服務業下轉上7家;改股上市1家。 “激情楓亭”:沖勁足,產業項目取得新突破 秉承“項目為王”理念,堅持“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工作思路,強勢解決了多個項目征遷遺留問題。 和拓新材料產業園:僅用兩個月時間啃下十年遺留硬骨頭,完成剩余征地74.02畝,房屋拆遷3棟1893.03平方米,果樹741株,墳墓144座。 智勝礦業:智勝礦業擴建項目耗時八年久拖不決,僅用時八天完成剩余征地7.9畝,推動辦理項目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建成項目一期廠房。 3C李寧研發中心:占地約50畝,涉及3戶839.06平方米為十幾年歷史遺留問題,僅用一個星期時間完成征遷,完成項目地塊出讓。 后井山:占地103畝,近十年征地未能突破,去年僅用兩個月完成征地,8月完成凈地,完成土方平整。 “美麗楓亭”:成色靚,城市建設呈現新風貌 立足打造縣域副中心這一發展目標,敢啃“硬骨頭”,多措并舉、統籌推進。 高鐵片區: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用一個月半時間全部完成剩余6.8月平方米拆遷掃尾、258畝土地征用任務,成為全縣七大片區第一個完成凈地交地的片區。 楓秀西路:2017年開始征遷,近五年剩余23戶掃尾、一座宮廟,占地面積5108.77平方米,建筑面積10017.28平方米,一直未突破,用時一個月完成征地拆遷凈地交地,2022年國慶節實現全線通車。 錦山路:涉及16戶,面積4800平方米,為多年征遷掃尾難題,僅用兩周時間全部簽約拆除,完成凈地交付,正在推進道路施工前期工作。 沂舟苑:該項目系房地產開發項目,2018年土地出讓,近四年未有實質性進展,用20天完成掃尾征地6.6畝,墳墓26座,果樹519株,項目已于2022年10月動工建設。 “幸福楓亭”:畫卷美,民生事業開創新局面 楓亭鎮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書寫了有溫度、有情懷、有質感的民生答卷。 污水管網穩步建設,治污特色持續彰顯。按照“政府主導、鄉鎮主責、村居主體、群眾參與、規范運行”二十字方針抓好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作。已完成蘭友、學士兩個試點村的整村建設任務。全部完成主干管47.53公里、接戶管36.03公里鋪設。堅持人性化設計,在公用的井邊設置公共洗衣池和家禽宰殺池共計34個,實現民生與治污雙贏;新建或改造三格化糞池共計25個;在理發店增設格柵池、在餐飲店及住戶廚房單管出水處增設隔油井等共計54個,有效避免頭發、油漬等雜質進入管道造成堵塞。穩步推進余下22個村污水管網建設工作,確保污水管網建設按期完工。建國、九社、霞街、耕豐等4個村(社區)已開標,輝煌、鋪頭、霞橋、錦湖等4個村(社區)已掛標,秀峰、海安、海濱等3個村走掛標程序。涉及原PPP項目的11個村,已完成七方核量及二期入戶排查。穩步推進余下22個村污水管網建設,全力推進楓慈溪兩岸工業、生活污水主管建設,力爭12月底前完工,確保楓慈溪、滄溪水質達標。 安置房建設加速推進,有效盤活國有資產。全縣首次公開拍賣仙游縣楓亭鎮福廈鐵路中心安置區部分剩余安置房,成交87套,成交金額3014.8萬元。高鐵片區后肖安置房順利動工建設,為全縣七大片區第一個實現凈地交付后,第一個動工建設的安置房,力爭成為第一個實現回遷的地塊。 教育設施提升改造,幸福指數持續攀升。多方籌措資金1200萬元,新建楓亭中心幼兒園并交付使用,推動完成海濱小學校安工程并配備全市第一家可以躺睡的課桌椅,完成海安、斗北、山頭、東宅4所小學操場塑化改造和楓江中學提升改造,推動解決溪北小學、楓亭中學校舍工程歷史遺留問題等;完成溪南敬老院建設,建成農村幸福院8家,全年實行社會救助573人次約60萬元。 “有福楓亭”:特色顯,“福黨建”工程取得新進展 圍繞市委提出的“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深入挖掘“福”文化精神,大力打造“福”黨建特色品牌,創新了一系列治理理念與工作舉措。 探索“八福三結合”工作抓手。“八福三結合”即“福”目標、“福”網格、“福”陣地、“福”平臺、“福”隊伍、“福”機制、“福”保障、“福”體系,與人居環境相結合,與盤活閑置資源相結合,與群眾性活動相結合。 創新開設“生態超市”。在海安村岐下網格點開辦生態超市,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盤活了村民可利用的閑置生產要素,促進鄉風文明。 實施“山海協作”計劃。引導“靠海村”幫扶“靠山村”,以海安村和溪南村為試點,實施以帶黨建、帶產業、帶項目、帶治理等為內容的“強村帶弱村”發展模式。 海安村試點工作在2022年度全縣組織系統“比學評促”考評中獲得第一名佳績。 “和諧楓亭”:品質提,基層治理邁出新步伐 按照“多元合一、一員多能”思路,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協同、整體聯動,統籌推進信訪維穩、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兩違”整治、安全生產等重點工作。 著力信訪老戶化解。每周增設黨政聯席會議議程,專題分析研判。多方籌集化解基金,主官主抓接訪約談重點信訪人,以及聚焦挖掘信訪人背后實際問題等多舉措進行化解。 扎實推進“兩違”整治。圍繞天地網、部衛片、上海督察局下發圖斑、亂占耕地建房、田長制等工作部署要求,將違建打在源頭、控在日常。強化專項整治,堅持個人建房應批盡批,兩違整治扎實開展。 落實田長制。全鎮設田長2人、副田長2人、掛鉤田長11人、村(居)田長24人,根據實際情況設置73個網格。建立楓亭鎮田長制工作群,每周開展2次田間地頭巡察。 B 定位 “四項工作”精準發力 總體定位:區域綜合服務中心、環湄洲灣區域的產業新城、仙游縣域的副中心,與郊尾、園莊共同打造濱海新城主體。 整體結構:從城、產、境三個原則出發,形成“一帶三片區”的總體空間結構——“兩頭產業,中間服務”;鎮域共形成一帶三片區的整體結構。 組團發展:以滄溪和楓慈溪為帶,串聯商業中心、會議會展、商業等服務配套,同時聯系城東、城西、五里嶺、新能源、高端裝備五個工業組團。 突出“產業優”,加快項目建設。聚焦機械制造、鞋服紡織、食品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群,依托開發區核心區工業平臺、華峰綠色纖維產業園平臺、慈岳工業平臺、五里嶺工業平臺、天海新能源產業園、李寧研發中心等工業平臺,有效盤活土地資源,謀劃和加快推進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和拓(仙游)新材料產業園、仙游縣新佳合金科技裝備生產一期項目建設并爭取部分投產,盡快推進華峰物流供應鏈項目、福建省仙游福糧糧食加工項目建設,特別是海安高端裝備產業園要取得突破性進展。 突出“城市實”,提升城建水平。以縣域副中心為定位,以打造濱海新城為目標,按照發展城市的理念加快片區改造、城市設計和舊城更新,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發展空間。 突出“鄉村美”,推進鄉村振興。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進行村莊建設規劃設計,加快“五個美麗”建設,讓鄉村“顏值”更靚。加快數字鄉村平臺建設。運用“智慧農村”理念,實現數據全景監控和共享,大力培育村莊鄉村振興協管員及鄉土文化宣講員。加快農村生產要素交易平臺建設。發動群眾全方位參與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村容村貌全面改善。扎實開展“兩高”沿線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推動鎮村煥發新容顏、呈現新活力。堅持“出重拳”和“防反彈”兩手抓,著力營造整潔、安全的“兩高”沿線環境。 突出“文教興”,重振古鎮雄風。持續加大教育投入,開展好校安工程建設和其他教育民生項目,多渠道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全力推進楓亭中學遷建有關工作,建設一所高質量中學;做好第三屆楓亭文化研究會換屆工作。做好楓亭文化大文章,發揮省級“千年古鎮”優勢,在塔斗山建設大宋文化展館,在蘭友學士打造花漾街區;繼續保護和傳承好楓亭元宵游燈、麟山皂隸舞、楓亭水閣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楓亭宋城之都項目讓歷史文化煥發時代新風采;以蔡襄廉政文化為主題,深度挖掘楓亭薛介民、姚明珠夫婦先進事跡等紅色文化資源,堅持“公益性、普惠性、時代性”,堅持傳承與弘揚聯動,培育具有楓亭特色的文化體系,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 C 沖刺 行穩致遠未來可期 2023年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45億元,增長11.16%;限上商貿業總銷售額70億元,增長11.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億元,增長17.52%;財政總收入5.3億元,比增6%。力爭全年凈增“個轉企”300家、“下轉上”20家。 上半年經濟運行總體向好,主要指標穩步復蘇。1-5月份,楓亭鎮規模以上企業共有16家,完成產值15.92億元,同比增長-2.54%;三產方面,全鎮共有36家限上商貿業,1-5月份完成銷售額22.35億元,同比增長16.68%;固定資產投資方面,1-5月份完成投資額1.3381億元;下轉上方面,今年已完成限下轉限上企業7家。 項目征遷大干快上,城市建設不斷完善。今年全鎮計劃安排重點項目41個,計劃總投資503億元,其中,上半年在建項目13個,前期項目10個。蔡襄文化產業園一期項目已完成蔡襄文化公園周邊房屋及地塊征遷工作,其中蔡襄文化館已竣工;慈岳中路已完成全段路面硬化;錦山路已完成征遷,正在施工設計階段;海橡路正在橋梁建設;動車站南片區已做好片區改造宣傳工作,紅線已放樣,準備開展入戶征遷工作;生物質石墨烯內暖烯海綿加工項目已完成征遷和掛牌出讓,目前正在用地規劃報批;李寧研發中心已供地,正在土方平整,并辦理二期地規劃調整;和拓新材料產業園三號鋼結構廠房、綜合樓已完成主體建設,一、二號廠房正在建設;特種陶瓷生產線擴建項目一期廠房已封頂,正在二期廠房建設;房地產項目云樽壹品、閩鼎江山府已封頂,正在裝修,沂州苑、楓城新都C區正在主體建設。 招商工作進展有序,投資環境逐步優化。已簽約落地項目有:李寧研發中心計劃投資4億元;和拓新材料產業園計劃投資20億元;生物質石墨烯內暖烯海綿加工項目計劃投資2億元;全屋定制家具計劃投資5億元,已完成征遷工作,正在規劃調整;啟聯鞋材項目計劃投資2000萬元,地塊已摘牌;歌士瑋鞋業自主品牌研發及高科技新材料生產項目計劃投資6億元,目前已選址,準備土地出讓;天海新能源裝備制造及數字貿易項目計劃投資72億元,已簽訂投資意向協議。召回總部經濟企業13家,集群企業1家。 下半年將進一步夯實“穩”的基礎,保持“進”的勢頭,確保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確保項目建設高效推進。全方位推進蔡襄文化產業園建設,打造蔡襄文化國家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力推動和拓新材料產業園一期項目實現竣工、海安高端裝備產業園完成征遷、動車站南片區開展入戶征遷、慈岳中路竣工通車;加快推進李寧研發中心、錦山路、生物質石墨烯內暖烯海綿加工項目動工建設。正在發動成立楓亭鎮商會,凝聚楓商力量,為楓亭發展做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