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縣領導帶隊前往福建農林大學金山校區,就校地合作展開座談。 莆田學院大學生實踐團隊入戶調查紅色文化資源。 仙游縣探索“校地共建”合作模式,引智借力賦能全面振興,創新實踐基地、統籌村莊產業規劃、推動文旅發展,為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全力打造校地共建仙游特色樣板。 7月10日,閩江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教師江月英帶領大學生實踐團隊來到仙游縣社硎鄉,為村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好中國故事”鄉村短視頻拍攝技巧分享會。 暑期,一批批大學生實踐團隊入駐仙游各鄉鎮,掀起校地合作新熱潮。 仙游縣委書記吳文恩指出,仙游正處在全方位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把“加快融合發展、打造美麗仙游”的目標化為全縣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更加需要人才支撐、智力支持和技術引領。 目前,仙游縣已與省內9所高校對接共建,探索“1(實踐基地)+2(村莊規劃、產業規劃)+N(合作項目)”校地合作模式,形成共建、共享、共贏的良好局面,賦能鄉村振興。 探索合作共建模式 仙游是我省農業大縣,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和深厚的產業基礎,深化校地合作,既為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搭建廣闊平臺,也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上月底,仙游縣領導帶隊前往福建農林大學金山校區,就校地合作展開座談。福建農林大學黨委書記王建南表示,將充分發揮學科和人才優勢,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好經驗好做法,立足仙游資源稟賦,深入挖掘產教融合的契合點和增長點,因地制宜、精準對接仙游發展需求,在鄉村規劃、產業發展、種業創新、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等方面深化合作,探索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成果。 7月4日,仙游縣人民政府與閩江學院簽訂校地共建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本著“優勢互補、深度融合、互惠共贏、共謀發展”的原則,以仙游為基地,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地合作關系,充分發揮地方資源、社會服務平臺及閩江學院的人才、科研和學科優勢,助推科研成果在基層轉化落地,促進校地共同發展。雙方商定采用“清單式+責任制”的合作方式,推動閩江學院在仙游縣書峰鄉、社硎鄉完成共建合作項目,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品牌運營方案,推動高校發揮科研、教育和人才優勢,助推仙游北部山區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緊密溝通、完善保障、高效服務,仙游縣與一家家高校接連“結緣”,持續推動校地合作,探索“聚智引才、合作共建、創新服務、互惠共贏”的合作新模式。 引智借力賦能振興 前不久,閩江學院黨委書記葉世滿帶隊考察了三福工藝產業園和中國香博園,了解仙游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情況和特色亮點,為產業下一步發展把脈開方、支招出力。 葉世滿表示,仙游縣近年來結合自身產業結構、資源稟賦等優勢,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先行示范、走在前列。該院將把仙游縣作為學校產學研合作和社會實踐的重要基地,緊密對接仙游產業布局與特色。 暑假期間,閩江學院地理與海洋學院黨委副書記唐鄭勇等帶領22位大學生來到書峰鄉開展“產業振興和生態振興”為主題的校地共建活動。師生們撰寫調研報告、策劃“一村一品”活動方案、編寫“一村一主播”文案、培訓“一村一抖音號”,為“五福”書峰發展提供參考,促進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有機融合。 “通過小組討論,我們提出了‘覽名貴蘭石,興生態文化’蘭石鄉村振興路徑,把名貴植物園、黃金枸骨基地、千年古樟、虎潭瀑布、田園蘭石‘串點成線’,設計旅游線路。”在蘭石村,大學生林思佳和她的團隊圍繞“一村一主播”策劃了一日蘭石vlog、枇杷采摘科普等系列短視頻。 探尋人文風光,感受非遺魅力。大學生林艷芳團隊以四黃村特色產業青黛制作宣傳短視頻。大學生曹景芬團隊以枇杷果和紅色文化元素為靈感,設計“福福”IP形象,寄托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圍繞“一村一品”活動,閩江學院的其他團隊編寫了《書峰鄉鄉村振興的現狀資料匯編(初稿)》,為6個行政村撰寫6篇調研報告,分別策劃了鄉村振興提升的35個支持項目,為書峰鄉村振興事業貢獻智慧力量。 共繪鄉村“五彩”畫卷 7月7日,“莆田學院社會實踐基地”“莆田學院志愿服務基地”揭牌儀式和“青年圓桌派”暨“書記、校長面對面”座談會在園莊鎮舉行。 上月,仙游縣與莆田學院合作共建拉開序幕,初步確定共建19個項目,涉及產業類、教育類、醫療類、養老類等,采用“清單式+責任制”的合作方式推進落實。 園莊鎮黨委書記曾振勇介紹,由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對接的園莊鎮衛生院遷建項目,將從規劃設計指導、四級視頻診療建設、醫療能力提升等3個方面開展共建,全方位提升園莊鎮醫療服務水平。 暑期以來,莆田學院土木與工程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體育學院和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組成“莆陽青韻”鄉村振興實踐團隊,在園莊鎮開展為期10天的鄉村振興系列活動。土木工程學院朱宏莉師生團隊,結合園莊鎮面點小微產業園、黃朝尊孝子祠等現有資源,策劃適合園莊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時代農村建設規劃方案。 莆田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團委書記蘭宇介紹,“青力鄉助·黨建紅”實踐團成員通過聆聽“五老”故事,挖掘紅色記憶,做好紅色文化的傳承者。“青力鄉助·生態綠”實踐團成員對園莊鎮的生態進行調研,通過“敲門行動”將生態文明的“最后一米”宣傳到千家萬戶,對楓慈溪水質進行監測,并形成相應的調研報告。“青力鄉助·志愿橙”實踐團成員開展“七彩課堂”支教活動,發揮青年志愿者專業優勢,為園莊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青力鄉助·鄉村藍”實踐團成員設計特色文創產品。“青力鄉助·產業金”實踐團成員對園莊鎮的特色農產品線面和茶葉進行直播助力。 暑假期間,在霞山村抖音直播教學現場,莆田學院實踐團成員詳細講解抖音直播的注冊資質、開播條件以及直播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并現場演示直播流程,鎮村部分年輕干部當場實操。園莊鎮組織委員林雪萍說,抖音直播教學補足了鎮村干部在新媒體技術應用上的薄弱環節,進一步提升基層干部整體素質,也為園莊特色農產品銷售開拓了新的渠道。 此外,鄉村振興實踐隊還在園莊鎮開辦暑假興趣班、留守兒童結對、鄉村振興墻繪、護理和急救知識公益培訓、微視頻拍攝等相關項目。 “以校地共建形式讓大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鄉村,將專業所學搬到鄉村振興的實踐上,形成育人新模式。”帶隊老師、莆田學院體育學院團委書記謝欽說。 發揮高校人才優勢,在鄉村振興舞臺上建功立業,仙游縣加快推動合作共建出成果出成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全力打造校地共建仙游特色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