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師生團隊深入度尾文旦柚園把脈問診。(資料圖片) 華僑大學旅游學院教授團隊與大濟鎮干部一起討論文化園建設方案。(資料圖片) 仙游度尾文旦柚果園俯瞰圖顏建平 攝 6月初,仙游縣委書記吳文恩帶隊赴福州開展校地共建有關工作,先后走訪福建理工大學、閩江學院、福建江夏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等高校。其間,仙游縣縣長陳志挺代表縣政府分別與各所高校簽訂校地共建合作協議。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近年來,仙游縣以“千萬工程”為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結合仙游實際,積極推動校地共建合作,利用高校人才資源,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傳經送寶 破解產業發展難題 “文旦柚和藝雕是我們鄉鎮的特色產業,如何利用自身優勢,使特色產業的發展更進一步?”“文旦柚在生長過程中要如何避免裂果?”“工藝產業的研發和直播帶貨中遇到的創新瓶頸如何打破?”……近日,在仙游縣度尾鎮柚相鄰共富促進中心七樓的產學研用校企合作基地,鄉鎮干部帶著一個個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同福建農林大學和莆田學院的專家教授現場互動、當面對接。 據了解,為保障校地合作順利實施,度尾鎮安排專人對接高校師生團隊,提供全方位、全過程服務,在柚相鄰共富促進中心,設立宿舍、餐廳、辦公室、公共活動區等,為結對共建的專業人才團隊提供科研基地及住宿、辦公等場所。 自從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共建以來,度尾鎮成果累累。建立共富學院、文旦柚研究院、研究生科教實踐基地、大學生雙創教育基地、文旦柚碳交易平臺,開發文旦柚深加工新產品,每年召開一次特色產業發展論壇;借助高校專家教授智囊團力量,對柚相鄰共富示范區里4個村的村莊規劃設計進行指導提升,對度尾文旦柚5G+智慧產業園、洋坂鄉野體驗家宴村、奇楠沉香種植千畝示范基地和度尾花卉創意農業園等重大產業項目進行規劃設計、共育孵化。 “經過專家教授的實地勘察建議,在校地共建的文旦柚實驗田里,種植過程中的雜草控制、病蟲害防治、保花保果等技術難題得到有效解決。”度尾鎮黨委書記陳鎮洲說,專家田間地頭把脈問診,手把手結對傳幫帶,破解疑難雜癥,還建立起多套文旦柚精深加工的關鍵技術體系,有效推動了科研成果產業化。 截至目前,仙游縣共有11個鄉鎮與高校結對共建。各鄉鎮梳理出在發展特色產業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與高校對接,高校師生也從各鄉鎮的需求出發,建立專項課題,為鄉鎮答疑解惑、傳經送寶。 一村一品 打造鄉村知名度 近日,凌晨4點,仙游縣書峰鄉四黃村還籠罩在曉色中,閩江學院的大學生們就跟隨四黃村村民前去“打藍”。只見他們將收割完畢的馬蘭草放入池中,加入熟石灰,用木棍不停地攪拌打制,池中原本綠色的液體逐漸變藍。 書峰鄉海拔在400米左右,自然環境與氣候非常適合種植馬蘭草,馬蘭草一年可收割兩次。馬蘭草制作出的成品若為藥材稱之“青黛”,若作染料則為“藍靛”。當地生產制作青黛的技藝、手法,相傳由宋朝傳承至今。馬蘭草又以其成品“青黛”為俗稱。作為省內主要青黛產區,書峰青黛品質上乘,其青黛印染非遺技藝獲評莆田市市級非遺項目。 “目前,青黛的制作為純手工制作,工序多、耗費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只有村里的中老年人還堅守這一門祖祖輩輩傳承的手藝。”書峰青黛印染非遺技藝傳承人黃碧紅表示,自己在四黃村開了一家印染體驗館,頗受年輕人歡迎,節假日常有團隊前來體驗印染文化。 閩江學院師生在詳細了解書峰青黛產業的發展現狀后,為其策劃了四黃青黛文化節活動,建立手工染坊,讓研學的學生體驗從小型打藍到扎染的全過程。大學生們還以青黛制作及扎染的非遺技藝展示為主題開啟直播,并向村民傳授直播技巧。 “書峰的鄉村有自己的特色產業,如枇杷、青黛等,鄉村風景好,有眾多可供游客打卡的地方。”閩江學院地理與海洋學院地理科學黨支部書記符小洪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建活動后,他們發現書峰鄉的旅游資源較為分散,缺乏線路串起來;枇杷與青黛產業基于傳統,現代化的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不足,希望通過文化節、直播和短視頻等方式,將書峰鄉的知名度打開。 謀好局才能開新篇。眼下,在仙游縣委縣政府的推動下,各個高校通過與結對共建的鄉鎮實地勘察、調研實踐后,逐漸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品牌運營方案,并與縣域強農富民的現實需求有機結合起來,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 項目先行 開啟合作新范式 近日,為助推葉颙廉潔文化項目建設,華僑大學組織師生團隊深入仙游縣大濟鎮溪口村葉颙祠堂、三禪寺、南林寺,進行葉颙文化的研究、學習和推廣,挖掘本土人文歷史,打造大濟“廉”文化。 去年10月開始,仙游縣與華僑大學建立合作對接機制,開啟校地合作新模式。 此后,華僑大學教授專家團隊到仙游縣,同縣領導、相關部門商討掛鉤重點產業園及與大濟鎮開展合作事宜。針對共建跨境電商產業園、引進外籍大學生入駐抖音基地創業實習、共建“臺灣農創科技小鎮”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形成意向合作清單。雙方還成立校地合作工作小組,采用年度“清單式+責任制”合作方式,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確保校地合作開花結果。 眼下,華僑大學旅游學院、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化工學院等教授團隊深入大濟鎮開展全域旅游規劃、文化園規劃、分布式光伏與鄉村振興融合等項目合作。雙方商定,旅游學院黃安民教授團隊為大濟鎮編制全鎮全域旅游規劃;美術學院吳彥、任磊老師團隊負責大濟鎮的形象設計,同時對大濟鎮尾坂村五座厝二期項目進行規劃;建筑學院王劍平教授團隊負責葉颙文化園總體布局設計,目前已完成文化園總平圖修編;潘華教授團隊正在對接大濟鎮后林村和虎壟村鄉村規劃,已完成村域基礎資料調查。 同時,華僑大學及天合光能企業合作推進分布式光伏與鄉村振興融合項目,計劃在大濟鎮汾陽村、烏石村、龍坂村、溪車村、溪口村等5個鄉村振興試點村和大濟社區、坑北村等2個人口密集村開展。 結對互促、雙向受益、共同提升。仙游縣通過與各高校結對共建,打造鄉村振興人才洼地、加速農業科研成果轉化、推動鄉村產業加速振興,開啟了校地合作推動鄉村振興新范式。 吳文恩表示,將進一步搭建平臺、優化環境、完善政策,積極推動大學生在仙游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共同書寫新時代“校地合作,雙向奔赴”的精彩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