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航拍下的高陽村綠意盎然,景美如畫。 仙游縣石蒼鄉高陽村是革命老區村,也是中共福建省委高陽駐地舊址所在地,該村地處高山深處,木、竹、茶、果等資源豐富。近年來,該村黨支部依托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紅綠+”產業項目,致力譜寫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幸福畫卷。 立足特色產業,該村推行“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今年引進第三方公司與村兩委、村民共同成立“共富社”,統一流轉268公頃毛竹林,培育示范毛竹林基地40.2公頃,建設筍干加工車間。示范基地按每年每畝2.5公斤筍干作為村財收入,將相關扶持產業發展資金入股“共富社”流動資金,通過利息收益和產值分成,預計村財每年增收10萬元,帶動在家農戶在基地務工。 結合擦亮“紅色名片”,該村積極發動民間力量,并向上爭取資金,投資100多萬元,修繕提升中共福建省委舊址(溫氏宗祠)紅色教育基地。同時依托千年古剎、毗鄰濟川古村落等得天獨厚的資源,加快推進露營基地、鄉土文化博物館、家庭農場以及一條紅色文化街等項目建設,發展“露營+”文旅,激發鄉村活力。目前,該村已引進桃源縣鄉野生態旅游發展公司,擬投資100萬元,開發高陽“云溪畔”露營項目,預計此項目村集體年收入5萬元,并可帶動周邊村民經營民宿、農家樂、農副產品銷售等。 圍繞“布局協調美、庭院綠化美、居室整潔美、家風和諧美、產業致富美”等五美內容,高陽村健全完善“主干聯片、黨員聯戶”的人居環境整治網格化模式,采取黨員干部“幫帶管理”做法,帶動全村做好人居環境整治,拆除灰樓亂搭亂建農具堆放點等50余處,實施房屋外立面改造3000平方米。 此外,該村向上積極爭取“一事一議”、老區項目資金,全面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完成自來水蓄水池、太陽能路燈、公廁改造、溪邊微公園、村道擴寬等建設,推動黨群連心、成果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