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廣東省中醫藥局指導的“生活中的中醫智慧”健康促進行動正式啟動,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帶來了干貨滿滿的夏季養生專題講座。他重點提醒:炎炎夏日要嚴防“人造風寒”傷身。 “人造風寒”易傷肩頸和肺臟 盛夏酷暑,很多人都喜歡說“自己的命是空調給的”。張忠德特別提醒,要謹防長期吹空調帶來的“人造寒邪”損傷陽氣。 如何與“人造風寒”和諧相處?張忠德建議,吹空調時,要特別注意頭頸、肩背部以及腹部的保暖。“頸肩是經脈走行比較多的部位,陽氣匯聚,每當外受風寒侵襲,首當其沖。”張忠德提醒,尤其是平素怕冷或容易患鼻炎、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保護肩頸,在空調房里不建議選擇一字領、V字領、大圓領等領口較大的衣服等。此外,不少人到了夏天容易喉嚨痛,大多是因為吹空調受了風寒所導致的。 “人造風寒”還易傷及肺臟。生活中,部分中老年人平時就有經??人浴獯那闆r,如果天天吹風扇、空調,可能會導致咳喘加重。 善用吹風機、生姜緩解不適 如果發現已經受了“人造風寒”,怎么辦?張忠德分享了4個實用小妙招。 善用電吹風若出現頸肩部酸脹、頭痛等癥狀,可用電吹風的熱風吹熱頸肩部,可祛風散寒。 貼敷生姜若出現腹脹、腹痛或大便爛等,可以在腹部貼敷生姜,溫中散寒。 按摩腹部若經常覺得腹部涼涼的,午睡時可以雙手搓熱后進行摩腹,一分鐘30—50次,按摩約5分鐘。 敷貼+藥膳,養好較弱肺臟 對于因“人造風寒”傷肺導致咳喘加重的情況,可以通過中醫手段來養肺護肺。 穴位貼敷有上述不適的人,平時可自制中藥粉劑進行穴位貼敷。具體做法是:取白芥子、延胡索、紫蘇子、葶藶子各10克,細辛3克。將上述藥材打粉,放入適量蜂蜜,調成糊狀。藥糊稍微加熱,取少量放在紗布上,敷于肺腧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天突穴(位于頸部,胸骨上窩中央)、膻中穴(兩乳頭連線的中點),以局部皮膚微微灼熱為度。每次敷約30分鐘,3周1次即可。 養生藥膳想要養肺,可適當吃點藥膳。取老鴨半只,冬瓜150克,茯苓、太子參各15克,陳皮5克,生姜3—5片。將鴨肉切塊放入沸水中焯水,冬瓜切塊備用。把所有食材一起放入湯煲內,加入清水約1750毫升,大火煮沸后改為小火煲1.5小時,加鹽調味即可。此湯有健脾利濕、止咳化痰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