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坂村 鄉村振興大講堂 陳氏宗祠 傳統曬線面 □村莊概況 后坂村系屬仙游縣榜頭鎮,南與仙水溪畔接壤,北靠九仙山。現全村人口2000多人,500多戶,轄4個自然村,分12個村民小組。土地總面積5181.4畝,其中林地4600.4畝,耕地581畝,村落面積2.5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后坂村,是1962年與仙水村分開的獨立行政村。后坂舊屬清源郡管轄,舊稱福建清源東鄉折桂里后堡(今榜頭后坂村)。后坂始祖于唐元和年間自莆田入駐仙游,定居后坂繁衍,至今有1200多年。 □歷史人物 陳嶠為莆陽陳氏登進士第一人。他自幼好學,能文善詩。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戊申科第二名進士。 陳嶠曾祖陳真曾任過南安縣尉,祖父陳堯封大理寺評事,贈禮部侍郎。父親陳齊曾任禮部侍郎。陳嶠家世代“篤厚誠信,行為高尚,不類世俗”。 陳嶠登第后,初任京兆府參軍,后歸閩。王審知主閩后又歷任大從事,大理評事兼茶御史,奏授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后著表記奏牘凡三百篇,文集二十卷。《全唐詩》存有其斷句。陳嶠享年七十余歲,逝后黃滔為其撰寫墓志銘。其后裔為了紀念這位莆陽陳氏首榜進士,特將仙游陳嶠故里稱“榜頭”。 □名勝古跡 有著豐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后坂村,文物古跡眾多。始建于唐文德年間的陳氏祠堂雄偉壯觀,其被列為仙游縣名祠之一;修建于唐天祐年間、御史黃滔撰寫墓志銘的陳嶠古墓,至今仍保存完好;始建于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的圓通寺倚巖而筑,四周林木蔥蘢,怪石嵯峨。后坂村現留有宗氏古民居建筑4座,村落中祠堂,大廳、古井、舊巷,故居與堂會交融出村落獨特的魅力。此外,還有繡衣坊、麗水宮、重興府、陳姑府、后坂頂寺等聞名遐邇。 □村莊榮譽 后坂村先后榮獲“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發展變化 為千年進士文化“代言”,講好后坂鄉村振興故事。近年來,后坂村以黨建引領為核、產業發展為基、環境整治為要、文化傳承為脈,逐步實現了村強民富的目標,擘畫了鄉村振興新畫卷。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之一。后坂村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歷史上,該村曾走出過20多位進士,人才輩出,成就了中國科舉史上的一段佳話。后坂人陳嶠為莆陽陳姓進士第一人、仙游縣進士第一人。宋天圣年間,陳嶠的后人陳說之、陳動之兄弟更是同年登第,與歐陽修為同榜進士。走進該村陳氏宗祠,可以看到廳堂中的一副副對聯記錄著陳氏族人的輝煌歷史,“唐御史開基,宋探花發甲”“自從先祖初攀桂,直至裔孫不歇枝”“穎水家聲大,侯峰世澤長”,這些對聯是后坂村源遠流長進士文化的見證。值得一提的是,陳氏宗祠內懸掛的“永思堂”和“世綸堂”兩塊牌匾,據傳為宋徽宗御賜匾額。 近年來,該村深入挖掘陳嶠、陳居仁等仕宦名人事跡,依托千年陳氏宗祠搭建進士文化園,打造傳統文化和精神文明宣傳新陣地。進士文化園設置“詩詞薈萃”、“闈墨憶夢”和“后坂印象”三大主題展區,融入進士講堂、家風銀行、翰墨丹青等元素,并以場景還原、多媒體互動穿插其中,打造傳統文化和精神文明宣傳新陣地。開設“鄉村振興大講堂”,開展金融、科技、法律、安全、通信“五下鄉”系列活動,融合“家風銀行存儲”“星級文明評選”“最美庭院評選”構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后坂新家園。家風正,民風淳,社風清。后坂村家風正能量的釋放將進一步推動鄉村文化弘揚,為鄉村振興筑魂。 優質名果“引進來”,特色線面“走出去”,休閑旅游“轉起來”,后坂村還通過一系列實打實的產業富民舉措,唱好興村富民“大合唱”。該村引進龍頭企業臺灣南陽果樹開發有限公司,打造形成集苗木培育、農業種植、生態示范、觀光采摘、科普教育于一體的嘉寶果綜合現代產業示范服務站,助力農業產業優化升級,促進農民增收脫貧致富。除了特色農業,后坂村還大力發展傳統手工線面等產業。創新手工線面作坊“強強聯手、共建共贏”合作機制,探索“統一掛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發展路徑,轄區線面加工年產值達71.5萬元,在傳承地道線面制作工藝的同時實現了產業規模以點帶面、產值從低到高、品牌由弱變強。 近期,后坂村將廢棄的后坂小學校舍改造為榫卯工藝體驗基地,邀請仁德紫檀廠工藝師對榫卯工藝進行講解,同時讓游客在動手中學習榫卯文化,感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多彩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古祠、古厝、古寺、古井、古樹等人文遺跡眾多,加上旖旎迷人的田園風光,讓這個千年古村落散發出獨特的魅力。該村還將圓通寺、后坂頂寺、麗水宮、平山書院、繡衣坊等核心區串點成線、連線成面,融合特色農品采摘、紅木加工展銷構建近郊鄉村體驗游、山野梵音靜心游等村莊旅游精品路線,打造鄉村全域旅游榜頭示范村。 此外,后坂村還通過實施村巷道硬化亮化改造、裸房整治、村莊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等民生工程,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通過打造極具地域特色的鄉村建筑風貌和“暢、安、美、亮”道路交通環境,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乘風破浪,正當其時。后坂村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優秀文化傳承,推動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等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新的更大藍圖在這片充滿希望和生機的田野上徐徐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