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書峰 書峰大類戰斗遺跡 書峰枇杷現代產業園 群眾展示書峰枇杷 書峰枇杷文化節 □村莊概況 書峰村隸屬仙游縣書峰鄉,位于書峰鄉集鎮區所在地,距縣城12公里,東與榜頭鎮接壤,西與大濟鎮交界,南鄰書峰鄉鯉嶺村,北連書峰鄉四黃村。全村總面積6.8平方公里,轄7個自然村,24個村民小組,共有1116戶3872人。書峰村氣候獨特雨水充沛,冬暖夏涼,適宜特色產業青黛、枇杷、黃金果的生長。全村種植青黛500畝、枇杷4200畝、黃金果300畝。 □歷史沿革 書峰村1965年前歸屬第八區(社硎區)書峰和平社,1965年設立書峰鄉人民公社書峰大隊,1984年成立書峰村委會。 □歷史人物 80多年前,仙游縣委原書記謝剛等革命先烈曾帶領仙游游擊隊,在書峰大類自然村開展反抗煙苗捐(即鴉片捐)斗爭,用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使書峰大類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戰斗足跡。1932年3月底,仙游縣委書記謝剛及其游擊隊領導人余光、黃一星、鄭兆美、許國梅等人在仙游書峰大類村隱蔽時,被民團顏錦堂部偵悉。當晚,顏錦堂率領民團幾十人包圍了大類村,對郭壽鑾等人采取突然襲擊。雙方短兵相觸展開激烈槍戰。由于敵眾我寡,縣委書記郭壽鑾當場中彈犧牲,縣委委員余光爬上屋頂反擊時也被民團擊中,英勇獻身。游擊隊隊長黃一星以及鄭兆美、許國梅等人受傷被捕后遭殘殺。 □名勝古跡 書峰村漈頭宮(媽祖宮),創建于明萬歷丙申年(公元一五九五年)清咸豐癸酉年(公元一八五三年)大重修,門前有石獅一對,栩栩如生,保存清代獨特建筑風貌,一九九七年被評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離漈頭宮南邊50米有個水牛潭,水中能忽隱忽現水牛背脊,潭邊有千年古榕樹一棵,全年葉綠茂盛、樹邊有自然石形龜蛇保口景象。以及大類老區革命遺址和觀光果園、金山書院、茶園巖、雞公尾等自然風光與名勝古跡,在雞公尾往北1000米是書峰村最高峰山帽寨,像古代官帽,峰頂有涌泉一處,站在峰頂能觀看榜頭鎮及書峰村景象,雄偉壯觀,是旅游的好去處。 □村莊榮譽 近年來被中央授予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基層群眾自治示范村、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農業農村部授予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福建省五四紅旗團支部、省民政廳、司法廳授予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人民調解先進集體,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市文明村鎮、市農廉示范村、市黨建示范村,縣委、縣政府授予文明村、全縣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先進集體,先進基層黨組織、創先爭優先進黨組織。 □發展變化 近年來,書峰村緊緊圍繞市委“黨建引領夯基惠民”的工作部署要求以及仙游縣“1299”工作抓手,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以“一個載體”示范帶動、“兩個方向”共同提升、“三重組織”協同發力融合創新“123黨建”工作模式,實現黨建引領紅色史跡與特色產業的融合發展,以黨建驅動產業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一個載體”示范帶動。書峰村大類自然村曾是縣城通往山區的地下黨交通站,書峰村以大類紅色史跡為載體,修繕大類戰斗革命遺址,設計建設大類革命歷史陳列館、紅色講堂、宣誓臺和合影打卡點等地標性建筑,將大類戰斗遺址打造成為縣級烈士紀念設施。以大類的紅色精神+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為示范點,輻射帶動全村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兩個方向”共同提升。緊密結合本土紅色史跡和自然資源稟賦,推動大類戰斗遺址和枇杷現代產業園“紅色+綠色”“產業+旅游”雙向發展。一方面,村黨支部深入挖掘“紅色”本土歷史文化底蘊,打造賡續紅色血脈的“福憶”。通過查閱書峰地方志、尋找老黨員和接頭點人員等方式補充完善大類戰斗遺址發生的史實故事,積極向上爭取資金,不斷完善大類戰斗遺址修繕提升工作。以峰上研學有限公司為實施主體,組織中小學學生、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合作,開展主題黨日和研學活動。另一方面,村黨支部敢于創新,成立全市第一家實體運營的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近年來,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通過打造“黨建+”鄰里中心收購銷售枇杷、開展枇杷種植技術培訓和規范枇杷深加工產品等有力穩定枇杷市場,做活“福果”枇杷產業,帶動果農增收致富。 “三重組織”協同發力。圍繞市委“黨建引領夯基惠民”的要求,通過組織發動黨員、黨小組和黨支部三重組織發揮力量,實現將基層組織力轉換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奔騰動力。黨員模范帶頭。突出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黨員帶頭參與枇杷培優、撂荒復墾、扶貧濟困等,帶動地方群眾發展。黨小組組織帶隊。圍繞產業發展、項目攻堅等任務,組織黨員志愿者成立黨小組,通過黨小組帶隊攻堅,合力推動基層治理落地開花。黨支部協同帶動。聚焦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通過與東亞機械黨支部、莆田人壽有限公司黨支部共同搭建村企共建平臺,實現黨支部協同作戰,帶動書峰鄉村振興與企業文化的共同發展。通過堅持黨建引領,書峰村以大類為綜合載體,突出大類戰斗遺址和枇杷現代產業園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紅色+綠色”“產業+旅游”雙向發展,打造集黨建“紅”、枇杷“黃”、生態“綠”產業蓬勃發展的繽彩福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