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游客在瑞春別院參觀天井排水設施。 “瑞春別院”是一處別致的院落,位于仙游縣賴店鎮溪埔村。主人鄭瑞建,已近花甲之年。他以真材實料打造美食與健康、以特色古厝傳承文脈、以共享田園構筑野趣與休閑,不僅讓周邊村民群眾在家門口共享綠色自然“生態福利”,也引來不少城里人“打卡”悠閑愜意別樣鄉村生活。 9月7日,筆者來到這處農家別院探訪。鄭瑞建介紹,“瑞春”是祖父輩的經商商號,“別院”是由餐廳、古厝、共享田園組合而成的。 “風至自靈動,策高當行遠”。世紀之交,鄭瑞建在古厝南側建起工坊,開始做鞋面加工營生,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進入新時代,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頭腦靈活的鄭瑞建醞釀了一幅鄉村振興新畫卷,投資60余萬元,將廠房改造成餐廳,先后投資200多萬元把坂頭瑞春鄭氏大厝改造成特色古厝,租用0.4公頃的菜園建起“共享田園”,營造出“推窗見田野,出門是公園”的別致景象,讓田園成為家園的一部分。 自2019年開業以來,瑞春別院以古厝獨特的環境、物美價廉的農家口味、自在悠然的田園風光,贏得了城鄉游客的青睞,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被莆田市政府評選為“百家餐飲名店”。 走過餐廳,來到古厝正前的戶外廣場。這個大埕是一個舒適庭園,四周栽花植樹,排列小盆花點綴,假山小池、亭臺軒榭,適宜漫談休閑。矗立在眼前的古民居,以廳堂為主軸,“一明兩暗”布局,兩邊對稱,由3個天井、12個廳堂、22個房間及外部空間組合衍化而成的合院建筑。 鄭瑞建說,他的祖父輩長期在晉江經商,所以祖厝具有濃郁的閩南風格,是二進五間廂(張)加雙護厝規格,前埕后厝,紅磚白石墻體,硬山式屋頂和雙翹燕尾脊。古厝內部有3個較大的天井排水池,古厝大埕的排水系統完備,四周都有較深的排水溝;一旦遇到強降雨,古厝內外排水系統聯動,最大限度避免內澇。此次“海葵”臺風帶來的強降雨,導致古厝進水二個磚深,卻依然完好無損。 “賴店鎮溪埔村坂頭瑞春鄭氏大厝,2021年被公布為仙游縣第二批傳統風貌建筑。”仙游縣歷史建筑風貌保護服務中心干部張文清介紹,該建筑始建于清末,現存建筑為雙座五間廂帶左右護厝格局,中軸建筑由院埕、下廳、天井、頂廳組成,院埕保存較好。下廳、頂廳均為硬山擱檁造,內部構件用料大,構造精美,在挑檐斗拱、金檁底部、連栱彎枋、看架肚板、垂花柱等部位施以精美雕花,十分講究。建筑下廳采用三川脊屋頂,頂廳采用五段式三川脊屋頂,屋脊均為燕尾脊,高高起翹,橙色板瓦色彩鮮艷。目前古厝內部構件經過現代修繕,和清代原構結合得比較好,造型精美,整體建筑內部空間格局保存完整。 留住鄉愁載體,傳承鄉村文脈。鄭瑞建本著“祖輩建屋、后代養護”的心愿,花費了3年多的時間,對古厝進行“修舊如舊”,活化鄭氏文化元素加以利用,并且對游客開放共享,使得越來越多的村民來到這兒聚餐、閑聊。 繞過古厝西側護厝“從橫小院”,來到一片廣闊的共享田園,一畦畦地瓜葉、韭菜、絲瓜、茄子、番茄、胡蘿卜……綠了眼眸。鄭瑞建說,這些果蔬用的都是本地種子,不使用化學噴霧,不添加除草劑,不用農藥,施用農家肥,確保生態環保無污染。豐富的田園色彩,繪就美麗鄉村亮麗的底色,成為親子采摘的童趣樂園。孩子們童趣田野間,感受淳樸的耕讀文化,體驗唯美的田園生活,將成為童年的美好回憶。 “下一步,我還要種植溪埔特色的西瓜、果蔗等,將這片綠油油的農田,打造成共享共美的歡樂田園,成為美麗家園的幸福注腳。”鄭瑞建信心滿滿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