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
朗橋星軌
農民豐收節
花團錦簇 □村莊概況 位于麥斜巖南麓的朗橋村,是革命老區基點村,東部與城廂區常太鎮東坪村接壤,西部和麥斜、鳴和為鄰,南與天珠、湖亭相望,在九鯉湖與麥斜巖兩大景區旅游帶中間,全村共有山地面積19950畝、耕地面積2339畝,總人口3093人。朗橋村境內不僅山林毓秀,峰石奇美,田園勝景,而且人杰地靈,民風淳樸。 □名稱來源 據傳,在明朝年間,有一位愛民如子的朗姓將軍,率兵在村里抵御從沿海取道東坪嶺上來的倭寇,雙方在嶺頭展開激烈戰斗。朗將軍邊帶領守關部下御敵力戰,邊派人回村幫村民安全轉移。因敵我力量懸殊,朗將軍最終受傷而撤兵回村里至一座石橋時,他的傷口因流血過多而抱憾犧牲。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為救民而殉職的將軍,便將村名改為朗橋,世代銘記英雄,賡續感恩之情。 □歷史遺跡 林劉交通站在解放戰爭年代,朗橋村內的林劉交通站也是閩中特委和戴云縱隊一個重要的活動地點,曾培養和鍛煉了林牡丹、林桂、林松、林竹、林芹、林瑞、劉鑑等人“五老”人員,威震興化大地,名垂鐘山史志。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不僅將林劉自然村所在的朗橋定為老區基點村,也將林牡丹、林桂、林松、林竹、林芹、林瑞、劉鑑、劉尾、劉共、劉丁等人評為“五老”人員,他們的先進事跡在如今修葺一新的“林劉交通站”舊址的黨史學習基地宣傳欄中熠熠生輝,教育和感召后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書亭相傳清代康熙年間,有位書生年少氣盛,自覺滿腹經綸,在村中不可方物,卻在一次科舉考試中名落孫山。從此,羞愧難當的他謙虛不少,還在美麗的寶峰山腰處蓋一間書亭,并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為座右銘,發奮苦讀,博覽群書。三年后,他果然考中,當了科舉人。爾后,出仕為官的他,造福桑梓,口碑載道。在那位書生刻苦精神的感召下,朗橋一時書香盈村,莘莘學子孜孜不倦,并紛紛上書亭拜孔子、敬先賢,村里先后出了9個舉人和眾多貢生。時至今日,村里人才輩出,群賢咸集。 □建設規劃 朗橋村圍繞“一心二軸四融合”(即一心:以實施“黨建引領、夯基惠民”為中心,二軸:產業發展軸、生態觀光軸,四融合:產業融合、農旅融合、農康融合、三治融合),依托現有資源稟賦,重點以農業種植、采摘、觀光為吸引核心,完善旅游配套,擴延關聯產業,形成農旅綜合體,打造成產業融合示范村、農旅融合標桿村、農康融合引領村、“三治”融合樣板村。 □榮譽稱號 朗橋村先后被評為第二批國家級森林村莊、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美麗鄉村樣板村、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省級美麗休閑鄉村、省級三星級旅游村莊、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市級示范村。 □發展變化 近年來,朗橋村黨支部聚焦“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和“1299”工作抓手,創新近鄰惠民、產業惠農、活動惠村、平臺惠域等“四惠”黨建工作模式,引領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近鄰惠民。朗橋村建強末端組織和黨建服務“雙體系”,將全村劃分8個網格建立黨小組,并再細分為20個單元設立黨員聯系戶;改造提升舊村部建設集“數字朗橋”平臺、金融助農、老幼服務、便民辦事等功能于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并延伸設立7個網格議事廳、8個單元議事角,同時強化黨員初心使命管理,不斷織密治理體系“一張網”,讓黨員干部、黨員群眾在為民服務、鞏固脫貧、化解糾紛等各方面工作上充分發揮作用。 產業惠農。朗橋村做大做優村里的兩大優勢產業(花卉和水稻),在花卉產業上,依托歐中花卉產業園區,推動“黨支部+企業+農戶”模式,打造集花卉培育、研學教育、休閑觀光等于一體的產業示范基地,解決村群眾就業人口150多人(其中脫貧戶30多人),壯大村集體經濟年收入8萬元。在水稻產業上,今年復墾撂荒農田近500畝,納入全村優質水稻種植共1千余畝,塑造朗橋村“眾朗”農家米品牌,積極引進機關單位和商會企業社會力量承包復墾農田、購買農糧產品,村經濟合作社年增收10多萬元。 活動惠村。朗橋村充分發揮“農民豐收節”“百合花文化節”等活動主會場優勢效應,同時深入挖掘更多文旅文化要素(紅色文化、少數民族文化),以“彩畫稻田”展示“三農”文化、以“花旅漫游”打造花卉品牌、以“烽火林劉”傳承紅色文化(革命遺址林劉地下交通站修復工程)、以“社垅風情”展現畬族文化(建設社垅畬族文化廣場),一方面通過項目建設打好硬件基礎,一方面通過創新活動、辦好活動打出文旅品牌,走出“多彩朗橋”的文旅發展道路。 平臺惠域。朗橋村承建仙游縣鄉村振興研究院,研究院是由仙游縣人民政府、福建農林大學、福州大學聯合發起,輻射帶動仙游北部山區鄉村振興發展,打造集人才引進與培育、項目孵化與產業化的專家人才綜合服務基地,以創新引流吸引人才、以人才振興促鄉村振興。在研究院的推動下,朗橋村聯合南興、東溪、鳴和等鐘山鎮產糧大村建立跨村聯建平臺(莆田鐘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推動米產品“五優聯動”(建立優質生態大米基地,線上優購電商平臺,特色大米優儲包裝,優質加工廠一站式服務,線下優惠銷售活動),進一步提升稻米附加值。 目前,朗橋村正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緊盯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目標,煥發出“美麗鄉村”的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