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溪巖云海 瀑布 鄭僑祠堂 曬油茶 □村情概況 菜溪村位于菜溪鄉中北部山區,是革命老區基點村,東與石滿相連,西與園宅村相連,南與北象山村、象星相鄰,北與西苑鄉眉溪相連,距縣城42公里,距鄉政府5公里。全村區域面積11.2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320畝。下轄3個自然村分別為菜溪片、北溪片、中溪片,1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10戶2369人,常住人口410人,主要以陳姓、岳姓為主。 □村莊榮譽 菜溪村2019—2021年被莆田市政府授予“市級文明村”榮譽稱號。菜溪村黨支部2021年被莆田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文物古跡 菜溪村文化積淀深厚,擁有宋代石刻、石塔、石轎等古跡,以及宋狀元鄭僑故居。鄭僑故居位于菜溪村北溪,始建于唐代。原為紀念潯陽鄭氏始祖鄭莊所建,故也稱鄭氏宗祠。后來,其后裔鄭僑中了狀元,又稱鄭僑故居。現建筑為土木結構,保存了明代建筑風格。1989年,鄭氏后裔集資重修。同年11月,被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村還有國家4A級景區菜溪巖、潯陽書院遺址、田邊宮、北水宮、重興宮等人文景觀。 □古今名人 菜溪村轄北溪、長溪、中溪3個自然村,菜溪村歷史積淀深厚,古時鳳山九座寺正覺禪師智廣和尚在此結廬修煉,北宋易學家陳易及西京提舉學司蔡樞也曾在此隱居參禪修道。 鄭僑(1132年-1202年),字惠叔,號回溪人,史學家鄭樵之侄,汪應辰之婿,興化縣興泰里龜嶺(今仙游縣象溪鄉菜溪村北溪自然村)人。幼時聰慧,勤奮好學。乾道五年(1169年)殿試狀元,官至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贈太師、封郇國公,謚忠惠,祀鄉賢祠。善行草,著書衡,作有《書史會要》。 □發展變化 近年來,菜溪村在各級各部門的幫助下,著力推進貧困群眾就業增收,增強他們的造血功能、內生動力和發展后勁,力爭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不返貧。該村還鼓勵村民抱團發展開小飯店、做小食品,成為貧困戶就業增收的新亮點。村里還將村道管理員、衛生保潔員、護林員等崗位優先安排給貧困戶就業,有3名貧困戶在村里當保潔員,每人月薪1570元。這樣的居家就業崗位,實現就業扶貧的全覆蓋,讓弱勢群體徹底擺脫“零收入”。 2016年以來,菜溪村積極引導全村貧困戶參與小額貸款,目前全村小額信貸累計扶持19戶95萬元,主要用于種植油茶、水稻及外出開店經營。同時,村里還扎實推進低保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及時將符合條件的3戶共14口納入農村低保范圍,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如今,村黨支部采取增設或續聘公益性崗位、申請臨時救助、引導就近就業等措施加以解決,讓脫貧戶過上穩定生活。 據介紹,菜溪村將緊緊抓住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的戰略機遇,通過進一步挖掘自身潛力加快推動各類項目的建設,讓鄉村振興的各項優惠政策在菜溪村“落地生根”。一是緊緊扭住“黨建”這根繩,切實提升村黨支部的組織力。持續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黨內活動,確保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態勢不放松;在此基礎上,強化村黨支部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及引導,進一步發揮出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及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二是聚焦文化民生,通過在村部外墻設置宣傳圖語、實行婚喪喜慶事宜報備制度、提倡集體做壽等方式,著力推進移風易俗;積極對接省慈善總會、莆田學院附屬醫院等公立機構開展慈善眾籌、免費義診等公益活動,倡導鄉村文明和諧;投資22萬元建成村幸福院,設有棋牌室、學習室、休息室和室外活動場所,豐富留守老人及村民日常生活。三是改善人居環境,著力創建“生態宜居”的新鄉村,奮力實現鄉村綠色發展。開展全域環境整治,拓寬改造村主干道以及配套路燈亮化、排水、圍墻改造,建設生態停車場、公廁等,進一步推進旅游新村配套設施建設,對村內基礎設施配套進行提升。根據“一革命四行動”建設內容,深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展清潔鄉村大行動,全面提升農村環境,有效拉近鄉村與城鎮的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