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群 聚仙堂 中草藥園 □基本概況 龍山村位于游洋鎮東北部5公里處,村部的位置為北緯25.39°、東經118.49°。海拔490米,東西全長10千米,土地面積14.8平方千米,東鄰莆田上院村,西邊橋光村,南以龍角山為界接壤梧椿、游洋村,北與沽山村毗鄰。是仙游、莆田和永泰三地交界處,離三市縣城市均為45千米,福建省道縱三線貫穿本村。 該村現轄惠洋、涼坑、院里、上樓、古宅里、后洋等6個自然村,以村部所在地惠洋為中心,在方圓10公里周邊分布的5個村落,從地域區位上形成“眾星捧月”的空間結構。龍山村居大多依山而筑、面溪而建,古厝與新屋相互融合、錯落有致。峰如圍屏、洋似帆船,雌雄雙鳳南北對峙,東水西流龜蛇鎖口。就姓氏而言,恵洋、涼坑、院里、后洋四個自然村圴為林姓,上樓、古宅里村民分別為陳姓和鄭姓,全村現有人口2860人,其中林姓人口占全村80%以上 □歷史沿革 1949年8月25日,仙游全縣解放,游洋、鐘山、石蒼設為第九區,在游洋設十三個鄉,惠洋村改為龍山鄉,上屬不變。1950年,游洋改設為第十區,下轄十六個鄉,上屬不變。1956年,游洋和石蒼、鐘山合為麥斜區,在游洋設八個鄉,上屬不變。1958年,游洋八鄉并為三鄉(游洋鄉、興山鄉、濟川鄉),上屬不變。1961年下半年,麥斜區拆分,成立游洋人民公社,龍山鄉改為游洋公社龍山大隊,上屬不變。1984年下半年,龍山大隊改稱“龍山村民委員會”,上屬不變。至2023年元月,上屬不變。 □鄉村衛生 1956年,社會醫生聯合,人員屬編游洋衛生院,當時社會缺少醫務人員,龍山大隊林模斯、林民達參加游洋衛生院中醫班學習,林作楫任中醫班教師。1960年,游洋醫院合并鐘山醫院,龍山大隊設立保健站,負責醫療、防疫、婦幼衛生保健工作,分配鐘山張占岳任保健站醫生。1963年,分配林模斯與張占岳合站。1965年,分配鐘山謝步振任醫生。1966年,創辦合作醫療,醫務人員取名“赤腳醫生”。半耕半醫,開展農村醫療防疫工作。2004年,赤腳醫生改為“鄉村醫生”。2018年龍山村投資15萬元,擴建修繕村衛生所。游洋衛生院支持配備、電腦、辦公桌、檔案柜等設施,加強村級一體化管理。 □歷年榮譽 1987年,莆田市人民政府授予龍山村“集資辦學超卅萬先進單位”;1990年,莆田市委、市政府授予龍山村“造林種果先進單位”;1991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龍山村“明星村”;2012年,游洋鎮政府授予龍山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2014—2015年,游洋鎮政府授予龍山村“經濟發展工作先進單位”;2015—2017年,仙游縣委縣政府授予龍山村“仙游縣第十四屆文明村”;2016年度,游洋鎮政府授予龍山村“衛生計生工作先進單位”;2018年、2020年,游洋鎮政府授予龍山村“移風易俗工作先進單位”“工作綜合先進單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2019—2020年度,莆田市委文明辦授予龍山村“莆田市第十五屆市級文明村”;2020年,游洋鎮政府授予龍山村“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單位”。 □名勝古跡 福興宮位于惠洋自然村溪尾,與石龜社毗鄰,中間相隔一條小溪,根據地理學說為“龜蛇相會保水口”。始建于明末,1970年不慎遭火災,毀為平地,1982年村民集資重建。以原來地基坐西向東,主殿面寬三間,上下座,屬土木結構,占地面積390平方米,建筑面積255平方米,長17米,寬15米。宮內主祀神祇:媽祖(1990年村民從湄州祖廟請回供奉)、法主仙妃(娘媽)、都天御史(張公)、王公大使、楊公二使,共五尊神祇。大門對聯:“春到福興深雨露,云封惠水起蛟龍”(書法作者林金鐘)。神帳對聯:“紫府幕中尊五圣,惠仙境內迓諸神”(書法作者林繩祖)。1966—1976年,宮內四尊神像被毀壞,于1982年重新雕塑。 聚仙堂在龍山村西南部4公里處,與橋光村毗鄰,原是龍山村西姑庵集體林場,原有集體山林面積600多畝是龍山村集體山林,經濟和建設的主要來源。2005年,龍山村民林友華,將原有西姑庵林地600多畝全部承包,創辦聚仙堂林場。2007年投資2億多元,擴建聚仙堂旅居勝地,有假山、涼亭、魚池、長亭等勝景。2012年,福建省林業廳、福建省生態文化協會,授予聚仙堂“福建省生態文化示范企業”。2021年,聚仙堂開始發展林下栽植中藥材事業,被列入國家第五批“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 海峽書畫院館內收藏有大量龍山本地書畫家的精美作品,是龍山深厚文化底蘊的縮影。龍山文化有悠久的歷史,歷代重文興教,涌現出許多文化學仕和文人墨客,可謂人才濟濟、人文薈萃,他們能揮毫潑墨,會吟詩作賦,對龍山文化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舉辦書畫展,2014年元旦龍山書畫作品受縣文化局邀請參展于仙游文廟,參展作品有100多幅。 □發展變化 進入新時代,龍山村搶抓新機遇,深入推進鄉村振興,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發展產業、弘揚傳統文化等,逐步推動村莊發展躍上新臺階。 交通條件改善。國省干線縱三線仙游段項目第五合同段,途經游洋鎮沽山村、龍山村和梧椿村。于2022年6月開工,設計標準為二級公路,雙向兩車道,路面寬度8.5米,混凝土路面,將于2023年11月份完工。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改善龍山村交通條件,加強該村對外聯通,從而加快鄉村發展。 產業多元發展。近年來,龍山村試點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以中藥材種植為主要發展產業,融合帶動發展農業觀光、研學、康養體驗、研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多功能產業。據悉,目前龍山村與種植大戶林友華合作,共投資1500多萬元,共種植白花大薊、南天竹、黃精、無花果、金銀花等10余種中草藥材1000多畝,研發出“福仙元葉”養生茶,完成2000多種中藥材標本制作,成為全省最大中藥材標本展科普基地。 文化遺產活化利用。龍山村內一直保留有規模完整的古厝群,2023年,龍山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一直以來,該村持續關注傳統建筑保護利用,處理好傳承和發展的關系,讓傳統建筑成為鄉村旅游勝地。據悉,目前該村正推動龍山村海峽書畫院和龍山影劇院提升改造,打造全省最大的民俗文化展示基地,真正地讓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亮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