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筆者從仙游縣紅十字會了解到,該縣已在城區部分學校、景區、公園及機關單位等公共場所,投放30臺能與死神“賽跑”的“救命神器”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在關鍵時候挽救群眾生命,守護人民群眾生命,真正實現“救”在身邊,提高公眾應急救援能力。 據悉,自動體外除顫儀簡稱“AED”,是一種便攜式、易于操作、用于患者心跳驟停后的早期除顫急救設備,這種便攜式醫療設備,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給予電擊除顫,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于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醫療設備。在“黃金4分鐘”內正確使用“AED”,實施有效的心肺復蘇,能大大提高院前急救效果,達到挽救生命、減輕傷害的目的。 “心跳驟停時,最佳搶救時間只有4分鐘,如果等待急救車將患者轉送至醫療機構,多數已錯過最佳的除顫時間,利用‘AED’對患者進行電擊除顫,同時配合心肺復蘇是避免因心臟驟停而死亡的有效手段。醫學研究表明,如果能在1分鐘內完成除顫,成功率可達90%;3分鐘內進行,成功率達70%;每延誤1分鐘,成功率就會下降10%。”該縣衛健局局長黃祥武介紹,為了更好地保障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提升全民急救技能,仙游縣將公共場所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列為2023年縣委、縣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由仙游縣紅十字會牽頭縣衛健局等相關部門負責扎實推進項目實施。 面對心搏驟停患者增多、公眾缺乏急救技能及參與急救的意識的現狀,為了方便公眾及時施救,盡可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在公共場所配置“AED”,普及救護知識,被認為是建立公共急救體系的重要一環,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安全和文明發展程度。在扎實推進這個民生實事項目中,作為牽頭單位的該縣紅十字會積極聯合相關部門,經與縣衛健局等相關單位反復推敲,綜合考慮急救時間、場所分類、人流量以及快速響應等因素,科學選擇投放地點,明確年內在縣委黨校、縣公安局、園莊鎮政府、九鯉湖景區、海安橡膠公司、城東初級中學等30個公共場所配置“AED”,切實為群眾建立起院前急救“生命通道”。 為了讓這些“AED”設備切實發揮作用,該縣同步組織培訓救護員,確保各個投放場所都有救護員,以建立一支與城鄉社會和經濟運行保障相適應、可持續發展的,以社會力量為主的公共除顫急救隊伍,形成互聯網+心肺復蘇急救培訓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仙游縣社會應急救護能力,助力補齊衛生健康短板,推進健康仙游建設。 “作為‘救命神器’,‘AED’每步操作都有語音提示,操作簡便,使用安全,普通人經過簡單培訓后,就可以按照語音提示進行操作,為心臟驟停患者電擊除顫,挽救他們的生命!”該縣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讓“救命神器”發揮守護生命的關鍵作用,在后期管理中,縣紅十字會將攜手縣衛健局建立“AED”的運行管理、維護機制,與使用管理單位簽訂相關管理協議,明確管理責任,要求做好日常維護工作,確保設備長期穩定運行。 “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接下來,為提高全民自救互救能力,更好保護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該縣衛健局、紅十字會等相關部門將對“AED”配置單位的管理人員不定時地進行“AED”急救知識及操作使用培訓,以及組織深入鄉鎮、企業、學校、社區、景區等開展心肺復蘇等相關急救普及宣講和群眾性應急救護公益培訓,使配置場所的相關人員懂急救、會急救,讓群眾更多地知道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及學會應急救護的技能,確保能夠在意外情況發生時第一時間正確處理,挽救患者的生命,為群眾生命安全保駕護航,為高質量推進健康仙游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