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仙游縣堅持生態優先理念,統籌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傾力構建“一心三線七核”生態空間保護格局,加快打造“生態優美、文化璀璨、宜居宜業”的魅力仙游,以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在守護綠水青山中奔赴綠色未來。 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為目標,該縣精心編制優化生態空間布局,對“一心三線七核”生態空間保護格局作了明確的注釋。“一心”即中心縣城,“三線”即木蘭溪沿線、海岸線、北部生態保護線,“七核”即麥斜巖生態綠核、九鯉湖生態綠核、菜溪巖生態綠核、仙水洋生態綠核、大蜚山生態綠核、南部丘陵生態綠核、湄洲灣生態綠核。 按照規劃,“一心”重點做好仙游縣城主城區的生態保護,繼續加強城區綠化,保護好河流廊道、道路廊道、生物廊道,加大退二進三力度,限制污染企業進入,實施資源回收循環利用戰略,大力推廣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消費,培育城市生態文化。同時,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增加城市森林面積、提升城市森林質量、增加城市居民游憩空間為目標持續優化人居環境,加快木蘭溪、客山、石鼓山、東渡山、大蜚山等森林公園建設及海綿城市建設,形成樓水相映、山水相映、林水相依的城市森林景觀,確保到2025年全縣城區樹冠覆蓋率達50%,城區主、次干道中,林蔭道路里程比例達80%以上。 “三線”則是重點加強木蘭溪流域沿線生態保護、沿海綠色屏障帶建設和北部生態保護線內生態安全屏障區保護。其中,木蘭溪流域圍繞水資源保護,強化干流、支流及干流、支流經過的林、土、草、湖、庫保護,持續推進木蘭溪全流域綜合治理,科學編制木蘭溪流域產業布局規劃,突出以木蘭大道建設為抓手,推動“一溪兩岸”沿岸連線開發,合理布局生態岸線、景觀岸線、生活岸線,建設濱溪見綠、開敞有序的濱溪公共空間系統,打造木蘭大道宜居宜業示范帶。 同時,對于仙游唯一出海口的楓亭海岸線,該縣嚴格按照《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實行分類保護,制定管控計劃,嚴格紅線管理,將嚴格保護岸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并制定海岸線整治修復規劃和計劃,明確整治修復項目實施要求,重點加強受損濱海濕地生態恢復修復和綜合治理及加強海岸線防護體系建設,以盡快形成沿海綠色屏障帶。 該縣劃定的北部生態保護線,主要針對森林蓄積量達800多萬立方米的北部山區,突出嚴格保護山體,推進植被恢復,加強山體生態修復與保育,增強水源涵養能力、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并持續打擊濫砍盜伐、毀林開墾、野外用火、亂捕濫挖野生動植物等涉林違法犯罪行為,保護自然生態,共同筑牢齊抓共管、聯防聯治生態安全屏障。 對麥斜巖、九鯉湖、菜溪巖、仙水洋、大蜚山、南部丘陵、湄洲灣等七個“生態綠核”的保護,該縣接續發揮優美山水、厚重文化、綠色生態等獨特優勢,重點加強對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等歷史文化及山水資源保護,增加綠地開放空間,不斷推進“大九鯉湖”體系發展和仙水洋、麥斜巖爭創國家4A級景區,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傳統文化“仙境”、具有特色的“仙水”體驗基地和具有活力的“仙山”戶外攀巖基地。 眼下,綠色發展新理念已深入人心,該縣上下鉚足勁,積極探索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路徑,全力打造綠色生態產業體系,明確提出2025年全縣綠色經濟產業產值突破260億元的目標。為此,該縣積極推動仙游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著力加快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加快現代綠色農業發展,推進制造業、服務業綠色升級和社會綠色發展,重點建設生態農業、現代林業、數字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休閑旅游產業、健康產業和新能源及裝備產業等八大綠色產業,在激發綠色動能中奮力構建綠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