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村道兩旁污水橫流、臭不可聞,如今尾坂村溝渠流出的水都是清澈、不帶異味的?!闭f起家門口的村道擴寬和污水管網改造,住在五座厝邊的村民陳朝欽由衷地夸道。這一切的轉變,源自一次“下沉一線”的走訪。 主題教育期間,大濟鎮黨委書記林振滔走訪尾坂村時了解到,群眾反映村主干道道路狹窄、不便出行的問題。如何結合污水管網改造,優化人居環境?通過鎮黨委書記帶頭領辦民生實事項目,村黨總支書記陳建清帶頭從自家漂亮的圍墻砸起,主干道兩旁366戶村民緊隨其后拆除自家圍墻,讓主干道擴寬了3米;同時,3支志愿者隊伍通過拉家常嘮嗑、熟人勸說等方式,調解有關污水管網矛盾糾紛85起,尾坂村在全縣率先完成污水管網改造,跑出了“尾坂速度”。 三色報告民呼我為 10月7日,村民劉新強反映道路積水問題,他懷疑與污水管網改造有關,按照“三色問題報告單”模式及時反饋處理,經研判屬于黃色問題報告單。尾坂村黨總支組織委員陳飛鵬說,藍色問題由黨員聯系戶或黨小組組長(網格長)解決,黃色問題報告單由村黨總支解決,紅色問題報告單由鎮黨委解決。當天中午,陳建清帶著施工隊、民間監理到現場查看,發現由于高速路服務區廢水流下來造成積水,立刻組織施工方用水管把廢水收納進溝渠中,從群眾提出訴求到問題解決,全程只花了4個小時,真正做到“民呼我為”。 “為更好及時快速響應民意,結合基層實際,我們把‘四下基層’現場辦公、下訪接訪變為了‘駐村辦公’,以‘民呼’窗口為抓手,充分發揮研判預警作用,努力在‘民呼’前‘有為’?!贝鬂傸h委副書記方曉琳說。 為了提升村容村貌,村黨總支投入村財12萬元,為全村20個小組安裝了411盞路燈,實現全村亮化美化全覆蓋,為群眾出行帶來便利。 修舊如舊古厝煥新 修繕尾坂五座厝聯絡站舊址,活化古厝應用也于今年9月通過驗收得以實現。尾坂村網格員陳媛媛介紹,五座厝始建于1943年,因房屋前后有五進而得名,是當年大濟紅色革命的重要根據地之一。大濟鎮黨委為還原其歷史面貌,挖掘紅色基因,按照“修舊如舊”原則,投資1000多萬元,分三期對這座古宅進行修繕和改造利用。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縣委政法委、縣應急管理局等多家單位先后在此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截至10月底,五座厝已接待3500多人次黨員干部參觀學習。 除了開展紅色教育外,五座厝還設置了老黨員工作室、十音八樂展示廳,翻修了厝前約700平方米的大廣場,安裝了投影儀,定期放映紅色電影。每當夜幕降臨,周圍村民三三兩兩來到廣場上跳廣場舞、放聲歌唱革命歌曲,吹拉彈唱樂器?!懊刻焱砩?,這里都非常熱鬧,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是周邊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村民們紛紛點贊。 教育利民產業致富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尾坂小學教學樓年久失修,為D級危房,存在安全隱患。大濟鎮黨委和尾坂村黨總支多方籌集資金140多萬元,成立一支由村兩委、老協會等組成的協調專班,溝通日常事務和工程監督管理,高質量完成建筑面積1999.72平方米的小學綜合樓建設,增加400個小學學位。目前正在加快建設各項附屬配套設施,預計明年上半年完工,讓村民的孩子在家門口安心就讀。 之前,村民家電器故障,都要從城里找師傅來維修。尾坂村黨總支梳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挖掘與村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行業及聯系方式,涵蓋生活家居、醫療救治、兒童教育、健康養老等40多個事項,整合了包括在外鄉賢、醫生、教師、維修工、開鎖匠等在內的各類人才47人。站在尾坂村黨群服務中心大屏幕前,陳建清介紹,按照“一事項一標準、一服務一電話”模式,整合成這張“村級百事通”,將便民服務事項公開,把生活服務送到村民身邊,主題教育期間已通過“百事通”服務群眾35人次。 “尾坂村是大濟鎮文旦柚主產區,村黨總支已投入資金120萬元,在村集體果園地種植80畝文旦柚,將來可為村財增加收益10萬元,并實現逐年遞增。”陳建清說,村黨總支還創新“1+N+產業”的經營模式,整合收購村內、組內集體山地資源,種植文旦柚300余畝,已有28戶村民入股,讓群眾實現產業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