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木珠自動加工一體機投用,改善車間作業環境。 全媒體記者 楊怡玲 攝 一根方棒被放到料斗里,經機器加工磨成圓棒。接著,只需把圓棒夾到壓料位,磨圓、壓珠、穿孔全自動完成,孔徑1.5毫米的佛珠就成型了。 這是11月中旬仙游縣榜頭鎮佛珠加工集中區內,木珠自動加工一體機的生產一幕。該機器是由傳統的佛珠加工設備經數字化技術改造而成的,破解了佛珠生產過程產生的噪聲、水污染、粉塵等問題。 榜頭鎮是仙游縣“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核心區,全國紅木重要產業帶,延伸的佛珠產業蓬勃發展,成為全國佛珠主產地。據了解,該鎮生產的黃花梨、小葉紫檀、菩提等高端佛珠手串在全國市場份額占比為70%。普通材質的佛珠手串在全國市場份額占比為50%。當地商戶告訴記者,“佛珠”是一種俗稱,并不全是佛教用品,也涉及文玩飾品,制作的木料也不統一,當地也將這類產品統稱為木珠。 仙游縣工藝美術中心副主任謝紫娟介紹,過去,榜頭鎮佛珠加工作坊分散,經營規模小,生產加工產生的污水未能得到及時收集和處理。2021年,245家作坊經過執法整治,關閉109家,轉為經營性店面39家,改為無涉水生產40家。另外的57家涉水生產作坊,則搬入榜頭鎮佛珠加工集中區,所產生的污水通過無害化處理系統得到有效處理,但生產過程的噪聲和粉塵問題依然存在。 特色產業要發展,環境保護更要抓好。為破解難題,仙游縣攜手央企中電望辰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合作,對佛珠加工設備進行技改,從源頭上改善生產環境。 記者了解到,作為數字經濟“瞪羚”企業,中電望辰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為制造企業提供數字化平臺及解決方案,用大數據智能化創新技術,幫助企業轉型升級。“傳統加工作坊設備簡易,需要用到圓棒磨圓機和壓珠機,噪音和粉塵就是磨圓機磨木料時同時產生的。”中電望辰技術中心主任李少東說道。他帶著記者,來到一臺正在運行的傳統磨圓機前,“刺啦、刺啦”的鋸木聲十分刺耳。面對面,記者都聽不清李少東的說話聲。走到戶外,李少東說,經過測試,磨圓機磨木料發出的聲響在110分貝左右,遠超工業企業生產車間和作業場所85分貝的噪聲標準。而磨木料、壓珠過程需要用大量的水沖刷,產生污水。 “我們研發的木珠自動加工一體機,采用全密封降噪設計、數字化控制、大幅降低生產過程噪聲污染。內置水幕除塵,水箱內的水可自循環利用,也可外循環更新,既統一污水流向,又能節約用水。”木珠自動加工一體機研制攻堅小組帶頭人程文科是教授級高工,他介紹,通過數字化技改,建立標準自動化、智能化的木珠生產車間,在全縣推廣。今后將建立佛珠生產大數據平臺,把每臺一體機都連入“數字大腦”,利用大數據分析,把脈佛珠產業方向動向,便利政府精準施策。 “機器代工,干活輕松了,噪聲小了,地板也不濕了。”集中區商戶廖加其是榜頭鎮人,從事佛珠加工12年,他感受到自動加工一體機投用后,車間作業環境明顯改善。 新聞鏈接 市發改委數字經濟發展科副科長陳鑄洪介紹,今年以來,我市圍繞新時代數字福建建設,深入實施數字戰略行動,聚力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快推進數字技術與各產業深度融合并在各領域廣泛應用,數字經濟業態更加豐富。 全國紅木制品數字化登記及質量溯源工程日前在仙游縣啟動。將利用數字技術做好“一物一碼”,實現紅木產品基礎信息公開化、透明化、可追溯。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新技術,倒逼紅木企業高質量規范化生產,構筑健康有序的市場秩序。 |